初次听闻义乌是茶马古道的起源地,我还有点纳闷。义乌怎么连茶叶也批发,这些江浙人还真是神通广大,敢想敢干,怪不得富甲一方。浙江产龙井,龙井是茶中贵族,闻名全国。早些年听老茶人说过,浙江茶农是开宝马摘茶叶。我觉多少还应该蒸发点水份,尽管龙井甚是畅销。
但把普洱茶引进义乌销售,多少还是有点怪怪的。江浙人大多喝绿茶,白茶,花茶。在口味上绿茶和普洱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口感。在销售上江浙人不至于做引狼入室之举,尽管龙井誉为天下第一名茶。但普洱茶经过多年的磨练,己经有了和龙井,铁观音,分庭抗礼的实力。从01年普洱茶的强势崛起,宣告茶叶界改朝换代,轮流做庄的时代到来了。在茶叶市场,普洱茶风生水起,大有颠覆千年茶文化的理念。巅峰时整个茶叶市场都在讲普洱,论茶道。在有的茶叶专营店里,龙井,铁观音甚至一度摆放到旮旯角落里。
06年千匹骡马端贡京城,重走茶马古道史诗般的活动在西双版纳启动。至此方知我闹了一大“乌龙”,义乌…全国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也许真有普洱茶批售。但作为普洱茶集散地,茶马古道的起源点则是易武,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同音不同字。易武号称“贡茶之乡”,老街上有乾隆御笔牌匾“瑞贡天朝”的金字招牌。可以想像当年易武有点像另类的“清明上河图”,当春茶上市时,一定是车水马龙,南腔北调,商贾云集。当听惯了城市的喧嚣燥动,古镇给人的总是清新怡人的田园画卷。易武古镇怎能不令都市人神往!更何况还有茶马文化等你品味,聆听。
今幸有事到易武,顺便探访一下那神秘的古镇,品味时间,细听那人马交错的沧桑古道。晚上九点到达易武,饥肠辘辘,首先得好好品尝下贡茶之乡的美味。到街上转了一圈,发现只有两间饭店尚在营业,一个是当地人开的,环境实在“粗糙”,一个是湖南人开的湘味馆,环境雅致。但最终还是选择本乡本土的,怎么说也要品尝下贡茶之乡所谓的“时间味道”。管他啦将就点,环境好坏无所谓,只要能填饱肚子。但令人惊愕的是,老板告诉我不卖啦!尽管尚有饭莱。没有解释,我也不想多问。因为我知道,饭店里有一桌老板的熟人,老板要忙于…喝酒,自然不会再做买卖。人情大于钱!少数民族好客,耿直,可见一斑。
没法,那只能随便到烧烤摊上吃点米线。再次让我愕然的是,整个街面只有一个烧烤摊,而且没有米线,桌椅之类的东东,纯粹的流动烧烤摊,且老板己经在收摊打烊。时间九点多,在其它地方夜市也才刚刚开始。实在让人费解。没有选择,只能去湘菜馆。可能外地人“压力山大”,不管什么地方,做什么生意,外地人总是最热情,营业时间最长。在湘菜馆一气胡吃海喝,虽酒饱饭足。但对想像中那么有名的茶马文化古镇,多少还是有点失望,或许人家注重的是品茶,而非吃饭,喝酒。
为了弥补吃喝的缺憾。找了家小镇最好的酒店安顿,再一次让我愕然的是:酒店里竟然没有茶叶。实在无法理解,一般酒店都配备有茶叶,而号称“贡茶之乡”的最好酒店里竟然没备茶叶。百年花梨木根雕,精巧别至的紫沙茶具。这是我想像中酒店必不可少的配置,因为从普洱到景洪许多酒店的大厅都有如此的设施(包括私人客棧),更何况这是“贡茶之乡”。看着装修古朴,典雅的酒店,我想可能是服务员忘了放,只能这样自我安慰。实在郁闷,推开窗户透下气。当推开窗户的刹那间,一股茶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原来酒店旁有间茶叶作坊,几个工作人员在忙着抄茶。终于在午夜时刻,找到了点贡茶之乡的味道。
伴随着茶叶的清香醒来,到酒店转了一圈。又发现了一道“贡茶之乡”的风景线。整栋酒店古朴自然,许多相关普洱茶文化的照片挂满了酒店的走道。茶界的名人,政客,明星以及许多小有名气的茶友都曾“到此一游”。但有点点不太舒服的是:企业文化的宣传,多于茶文化的宣传。最败兴的是二楼有几个房间对外出租,床单,衣服杂乱无章的堆放在走道上,实在有伤风雅。整个酒店如同四合院,雕龙画凤的走道,门坊。配上汉白玉般的院落,雄伟典雅,沧桑古朴,站在院子中央的喷泉旁,仿佛听到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归来声。在马锅头的吆喝中,马帮风尘仆仆,满载而归!当看到脏乱的二楼,又把我拉回到现实中,什么叫瑕疵?二楼告诉你。
最让我费解的是,当转了整条街,居然没有一个茶叶专营店。从昨晚吃饭到烧烤,再到住店以及今早找寻的茶叶店,实在让我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预感。种种迹象表明,寻访古镇一定会让我大失所望。果不其然,几经周折,四处打听,才找到通往古镇的路(实在不起眼的一条岔道)。没有指示路标,没有青石板路,没有马啼印,没有木板房,更没有茶叶铺。如同许多乡村道路一样,一条刚好够走的水泥路直通村里。寂静,寂静得如同一个废弃的村落。听不到鸡呜狗叫,看不到人影车往,要不是看到“瑞贡天朝”的牌匾,我还真以为自己走错了路。谁能想到这就是:曾经商贾云集的茶叶集散地,曾经车水马龙的茶马古道起点。
而今在旅游热潮的席卷下,每个地方都在狠挖自己的特色。只要和名人,古迹,傍上“蛛丝马迹”的瓜葛,就大书特书。再加上原始,自然的民俗,民风,更是招来如蝗虫般,满嘴“哇塞”“哇塞”的城里人,每看到一样村落里农具物品,那表情仿佛看到的是侏罗纪时代的物种,城市的优异感挂满了脸上。和贫穷是原生态,落后是纯朴。这样卖点的旅游模式相比,易武显得格格不入,实在另类。想到此,昨晚那些令人“惊愕”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普洱茶文化的起点,乾隆皇帝老儿的御笔牌坊,就这样静静的隐埋在几乎被遗忘的古镇里。
尽管茶叶集散贸易早已移师,交通便利的景洪,普洱。但茶马古道,西风瘦马的烙印,己深深的嵌在了“瑞贡天朝”前的青石板上。整个古镇唯有这么几块青石板,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茶马古道的沧桑与辉煌。
当年从青石板上扬鞭策马,一路经滇中,出贵,川直奔京城。一路穿过云贵高原,攀越喜马拉雅到达印度,尼泊尔。用茶叶交换西藏的优良马匹,所以才会有那神秘悠远的“茶马古道”一说。
如果说:“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西域各国的文化,经济纽带。那么“茶马古道”则是云南连接中原,中国贯通东南亚的走廊。用: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来形容云南的贡献一点不为过。
相比北上京城的马帮,西去印度的马帮如同西天取经。每次经历的都是“九九八十一难”!雪崩,泥石流,高原缺氧,每次都要和生命极限相搏。在穿越青藏高原无人区时,当地人说:只有三种动物才能穿越存活:1,苍鹰,2,老鼠,3,马帮。可见路途的艰辛与严酷!少则几月,多则一年半载的风餐露宿。换来的是妻儿的企盼,父母的牵挂!
看着:青石板上的马蹄印,听着:叮咚,叮咚的马铃声。马锅头带我走进了神秘的茶马古道!原来茶马古道:是那远去的铃声!
是那无尽的牵挂!
是那一抹夕阳!
是那男儿的担当!
是那永不言苦的传承!
其实:茶马古道只是两片“树叶”的故事,它发酵的是茶叶!沉淀的记忆!品味的是时间!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茶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