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8月27日报道,科学家在近海深海捕到一条四条腿的鮟鱇鱼,从这个日期上来看不算什么新闻了,可是我今天就拿它来开启我这篇文章的遐思。稍微了解鮟鱇鱼(Lophius litulon)的人都知道,它有个别名叫“海鬼鱼”,主要生活在世界各地近海50米-100米的海域海底,这种鱼数量繁多但不成群,之前渔民捕到都直接扔掉,因为肉少头大,还长得出奇的难看实在不知道怎么吃。由于在海底它几乎不怎么游动,所以肌肉松弛没个鱼形,丢在地上黏哒哒的让人实在看了不爽。这篇新闻报道发现四条腿的鮟鱇鱼,通过它的生活习性就不难相信了,因为它通常在海底,都懒得游泳举个“鱼竿”每天钓鱼为生,实在是一群活在都市里的中年大叔们,非常向往的一幅“人生美景”,而且它还有个大嘴巴,钓来的鱼无需烹饪,直接“落袋为安”逍遥自在。先预热一下后轻松一点的氛围,那么我的哲学问题来了。
请问这种从来没去过50米以上海水深度线的“四脚鮟鱇鱼”,知道自己在海水里面吗(详细解答,请阅读接下来的整篇“空间相对论”?
庄子当年和他的朋友,也讨论过一个类似的问题:“鱼知道自己快乐吗”?
我的真正问题是:人类知道自己在空间里吗(不是空气)?空间的属性又有哪些,会不会和空气、海水的属性完全不同,但又并非没有自己的属性呢(详细内容,请阅读纸质书原文)?
最早的时候,地球是圆的是个假设、日心说是个假设、进化论是个假设、万有引力也是个假设。人类的重大突破都是在重大的假设所带来的思想突破之后,再用技术工具加以验证的过程。等到一个事实摆在人类面前的时候,假设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提到的,空间被大质量物质的旋转扭曲,导致空间变形产生了引力这件事,是到2006年耗时40年,应用陀螺的定轴性原理,花去了7.5亿美元才完成的“GP-B卫星空间实验”中,第一次让“人类亲眼看到了爱因斯坦的扭曲理论”,“引力波”的重大假设更是在2015年底才被证实。而提出这一大胆假设的时间,已经相去100年了(由此引发的思考,请阅读纸质书原文)。
“空间相对论”基本假设是:宇宙空间之外是绝对静止的时间,流动的时间并不存在。
时空场景描述:整个宇宙空间在以光速(相对速度),环绕0维度空间圆点做钟表指针的“表面运动”,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维度的关系空间线速度不等,这表现为线速度越快的空间,显示时间越快;线速度越慢的空间,显示时间越慢。
“空间相对论”根公式:(请阅读纸质书原文)
人类不仅仅需要科学技术的突破,更需要哲学的突破。只有哲学得以突破,人类才会迎来一个新纪元。
我小时候住在南昌市的火车站旁边,经常放学了就去看火车。我是个从小就爱胡思乱想的孩子,当我看着飞驰的客车车厢里,那一张张快速掠过的人脸的时候,我在想我和他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他肯定不记得我这个车窗外的小孩,我也肯定不认识(即便下了车走到我身边来的)他,我们似乎并不知道同一个世界里。可是在那一刹那的时间里,我们分明是面对面的啊,而且他也看到了我,我也看到了他。我们彼此到底是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呢(详细内容,请阅读纸质书原文)?
时间分为:“角速度时间”和“线速度时间”,这两个时间相当于时间这个二维平面空间上的“经纬度”,是时间空间的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而时间的高度坐标,则是“空间的维度”。这也会推导出一个“维度时间”,随着空间维度越高,则线速度时间越快,也意味着线速度时间弧度越大,可利用的时间越多。
其中的“角速度时间”:是我们目前人类测量和计算用的时间,就好比时钟上的刻度,无论指针长短,刻度位置不变。这也是宇宙内所有事物,具有共时性的基础。这个时间是不可改变的,除非脱离空间运动进入静止时间。
其中的“线角度时间”:是关系时间,代表空间内关系复杂和关系简单的时间。例如:在上海这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发生关系要素的数量巨大,所以在这个空间里“线速度时间”会快过相对封闭的外海离岛“花鸟岛”的时间。这种时间是可改变的,只要增减关系要素和关系频次就可以了。
人类接下来对“线角度时间”的发现和应用,将会变成未来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包括如何在相对静止的“角速度时间”里,通过驾驭“线速度时间”制造工具穿越太空星系;包括对自我的管理,以及智慧的再挖掘。东方的禅宗打坐静修,其实就是一种对“线速度时间”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减少关系要素的方式,实现思维空间维度的穿越。
我所认识的空间
.......所以“爱”也是空间存在的“驱动力”。
我所认识的速度
速度可以导出与时间相关的要素......
我所认识的质量
质量与旋转有关,而不是物质的多少.....
我所认识的“四大基本力”:
引力(gravitation)、电磁力(electromagnetic force)
强核力(Strong nuclear force)、弱核力(weak nuclear force)
引力和电磁力在我看来是空间内,同化其它物质的力量,简称“空间同化力”。
“引力”是在一个关系空间里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存在,同化对方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形成一种同化关系场。
“电磁力”也是一种同化对方的能力,只不过是“运动节奏同化”能力。
而微观粒子间的“强作用力(强核力)和弱作用力(弱核力)”则是一种“空间异化力”:
我所认识的其他“暗能量”:
“暗能量”其实在我看来是“空间势能”......
(以上内容的猜想,欢迎读者讨论)
还有以下内容也请读者在原文中多写自己的眉批。
未来跨星系交通的空间飞行器构想:
1. 按照关系空间的封闭,时间变慢的规则。未来的交通工具并不是靠能量驱动,而是靠“空间封闭”飞行器,采用无通讯的使命飞行方式,抵达需要到达的目标星系。这种高度封闭的飞行器,由特殊真空环境腔体构成,内部采用高速旋转的陀螺模型,飞行器采用意念力驱动,腔体内无生命体而是意念物质存在的方式对“有”进行强作用力,从而飞向“无”的世界;
2. 在相对真空环境下的太空中,利用“空间同化力”对目标星系进行同化感应,制造感应“引力”。让空间意识飞行器抵达目标空间,并实施同化物质重构;
3. 空间生产“陀螺模型”的空间政治架构,运送元物质到空间站,对目标星体进行构建,从而创造出目标星系;
这些猜想和假设,可以开放给读者,大家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直接参与“空间飞行器”的构想和假设。
还有关于空间思维下的“人类简史”......也希望大家交流。
总之:这是我对人类文明的一些“空间思考”,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良好期盼”。
启示录:这连续三个章节的内容,分别作了“空间相对论”的立论,以及产生这个立论的由来与过程。最后则是对人类历史的简单回顾,和对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展望。无论读者着这个阶段能理解多少,能赞同多少,这都是我自己的一些终极思考内容,也是最宏观的一些理论和思维探索。人类从观察世界到了解世界,再到掌握世界和运用世界,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人类到了最具实力,也最具有危险性的时候了,在这个阶段的人类,如果不能展望未来一千年、一万年,则意味着所有的行为的短视的和狭隘的。如果我们只考虑当下的自我,只享受眼前的物质生活,那么我们将愧对经历了千万年艰辛走到今天的古人,我们也无法面对未来下一代、再下一代我们自己的子孙。人类应该回归到更加理性,同时又饱含责任感的状态,如古希腊哲人、如中国圣贤一样,去思考人类更加久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