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一)

我初次认识麻将大约是七、八岁的时候。

那是1960年吧,我家从南方迁来不久,我刚上小学二年级,周末的一天傍晚贪吃了几块西瓜,半夜让尿憋醒了。

我懵懵懂懂爬下床撒完尿,正要继续睡,突然听见客厅里隐隐约约传来哗啦哗啦的响声和话语声。

我好奇地推开客厅的门,只见父母和几位叔叔围坐在桌子旁,面前垒着一些小方块,还没等我看清,就被父亲的呵斥声和一巴掌打出了门外,门随即又关上了。

第二天,我在客厅里来回踅摸,却怎么也找不到昨天夜里看到的那些小方块。

我壮着胆子问了父亲一声:“你们昨晚上玩的那些小方块呢?”父亲气恼地训了我一句:“你个小孩子家找麻将干什么?”

我吓得不敢再问,但这麻将二字却印在了脑海里。

我真正接触麻将是谈恋爱以后。

1969年我17岁,参加工作进了宁夏电子仪器厂,后来厂里成立了篮球队,我混进去当了个替补队员。

一天晚上我们坐车来到位于新城的银川毛纺厂,和他们厂球队进行一场篮球比赛。

那天的比赛我早已忘了,记得清楚的是赛完以后毛纺厂食堂招待我们吃的那顿羊肉臊子面,口感筋道,汤汁浓香,我一口气干掉一大老碗。

忽然耳边响起一个甜美的女声:“我爸来看看你们吃的怎么样,还需要加点吧?”我一回头,咦!是刚调来我车间不久的姑娘李凤玲站在我身边。

她长得很漂亮,身材高挑,大眼睛,脸红扑扑的,见人不笑不说话。

她来厂里第一天是分到我师傅名下,和我一同伺候那台两米长的C620车床,谁知我和她的师兄妹缘分竟只有一天,第二天就宣布她去开C28小车床。

于是经常看到本车间的、外车间的小伙子有事没事的凑到她的车床前说笑,而她总是不冷不热的应对。

她这时微笑着给我和身边几个队友介绍:“这是我爸,是这个食堂的大厨。”于是我看到了站在她身后的她父亲。

他高高胖胖,大脸盘,眉毛很浓,面色红润,他满脸带笑的说:“不知我这山西手艺做的臊子面你们能否吃得惯?”我们都发自内心地夸赞他的面做得好吃。

我当时绝对没有想到,数年后李凤玲会成为我的妻子,这位大厨成了我的岳父。

我们厂是新建的,年轻人多,没几年随着一批批徒工转正,男女恋爱之风渐起。

时常听身边的工友们讲,这谈恋爱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相互有好感,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二是相互到对方家里走动,以期得到对方家长认可;三是双方家长见面,这就基本板上钉钉,要谈婚论嫁了。

在车间张师傅的撮合下,我和李凤玲建立了恋爱关系且发展很快,不久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一次上她家里,我有点紧张。

首先感到她家人很多,除了她父母,她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还有姐姐妹妹都来了,加上一些小孩也来凑热闹,小小的一间半屋子都转不开身。

(按照乡俗,此阶段我应称她父母为姨爹姨妈,我父母比她父母年龄小,她称我父母为叔叔阿姨)

我拘谨地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天,感到有点没话找话了,不知谁提议打麻将吧,于是得到一片赞同。

很快,从邻居家借来了麻将,“姨爹”让我往桌旁坐,我连忙推辞说不会玩。耳边不知谁嘟囔了一句“连麻将都不会玩”,我觉得有点尴尬。

姨爹笑了笑说:“这个很好学,你先在旁边看看,看会了再上。”于是我挪到一边,这时麻将摆上了桌。

我一看,这比我家里的那副麻将从材质上就差远了,不但个头小,还坑坑点点的,有的还裂了缝,可能玩得有点年代了,上面的字迹花纹都磨得不清楚了。

可以看出来,大家玩时都很小心,一个个洗牌拿牌动作很轻,但都兴致很高,坐上位的全神贯注,一时轮不到的就站在旁边出谋划策,我的未婚妻也显得很内行,甚至连几个小孩也会指指点点。

玩了几圈后,姨爹宣布散场,并嘱咐赶紧包好麻将还给人家。

回家的路上,我小声坚定地对陪在一边的她说:“我要给你爸做副麻将。”

她怀疑地看着我:“你,行吗?”她一定是平时听那些爱献殷勤的小伙子们吹牛多了,连我都不相信了。

我不容置疑地告诉她,半个月后我提着麻将来她家,但她先别告诉家人,我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其实我心里也没谱,万一做不出来,也得给自己留个回旋余地。

第二天一上班,我找到同车间的好哥们——开铣床的小周,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他就鸡啄米似的点起头来。

这两天他正好加工一批灰色塑料板,这种材料的厚度、硬度和材质做麻将很合适。

小周把那些边角余料划拉划拉,很快把一包加工好的坯料塞进我的工具箱,小声说:“按你要得的数多干了十几个,毛刺你自己打吧。”

我在他的背上狠拍了一巴掌表示感谢,就埋头自己的准备工作了。

先磨好大小不一的几个钻头,顺手车了两个活动刀柄,捡了几个废中心钻磨了刻刀和錾子,借了一个小台钳,这麻将作坊就开工了。

当时我住在厂单身宿舍,从这天开始我改变了作息习惯,中午必睡的午觉取消了,晚饭之后必打的篮球取消了,晚上12点以前不睡觉,星期天也不回家了。

一副麻将136颗牌,必须每天完成10颗以上。先做饼子,用钻头划几个窝,划几个圈,一颗饼子就成了。然后做条子,用小錾子剔几个槽也成了。

万字和风比较难刻,必须一笔一划小心翼翼才行,经过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好歹也都刻了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