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屈原。今天才看到一篇文章,说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纪念。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那么冬至为何吃饺子呢?
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感恩婆婆知道我出差回来,赶上过冬至,早早就去超市买了上好的香猪肉馅、大白菜,我过去时葱姜都洗好准备就绪,就让她在旁边看电视休息,我和先生一个擀皮一个包,三个人的冬至饺子很快吃到嘴里。感恩女儿学校组织了饺子文化节,师生们齐动手,其乐无穷。感恩打电话给母亲,她和弟弟们在一起非常开心。
感恩闺蜜从上海回信阳参加亲戚婚礼,遗憾我不在,通了电话倍感亲切。她是我们同龄女友中考的最好的一个,华中科技大学,当初从国企毅然辞职,夫妻自主创业成功,感情恩爱有加,唯一的不足是没有孩子。但是他们志趣高,爱好广,心态好,生活丰富多彩,真心为她高兴。
感恩晚上与好友散步购物,身体得到锻炼,思想亲密交流。工作家庭孩子,无话不谈,这个阶段,唯有稳定内心、丰富精神方为最好的养生。
感恩当下,珍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