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日还没休息够,今天又是周一,又要上班。宝宝心里苦。”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说说。觉得怎么这么多人不想上班。有那么苦逼?上班怎么比上坟还难受?
之前招聘有HR说:“我不和你谈理想,因为我知道你的理想是不上班。”当时,我愣住了。上班等于理想。那理想这么容易实现还叫理想吗?
书籍«干法»所说,假如,你有一天中了一百万。不上班你刚开始会觉得幸福,那两个月呢?两年呢?幸福感会自动流失。当你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都在工作。你是觉得无聊还是觉得享受?
人到底为什么要工作呢?为了挣钱?生存?养家糊口?还是自我实现价值?人的一生又还怎么度过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可见,人生来是可以也应该去创造价值的。而工作,是一种较好的实现价值的一种。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工作不只是为了钱,比如:马云,有钱,在努力工作。李嘉诚,有钱也没有停止工作。所以,很显然工作的目的不是只为了钱。
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看起来很普通。是一位环卫工人,他每天去几个地方上班。月薪8千,从早忙到晚。他从来没说苦,也不喊累。总是笑呵呵的。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缺钱。熟悉了我才知道,他家不差钱。儿子女儿都成家,都自己做生意,每个月也固定给他生活费。自己不是真的那么缺钱。
可他依然坚持自己出来上班。用老一辈人的话“自己反正没事,多活动也是好的。”他一天做一次饭,煮一大碗。吃了放冰箱,第二天接着吃。很节约,一点看不出来是有钱人。
上班真的是上坟?我不太懂,回忆家里的爷爷奶奶和爸妈。他们都很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觉得很开心,日子不富裕,却总是在努力。不会抱怨说不干了,就连聊天,手上也会弄挑豆子留着来年播种。
在看看周围的人,优秀的人总是白天黑夜的学习。不管什么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有课都去学,记得有个HR群,每个月都会有专业培训。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可是,每次去的人都好多。双休的听两天,单休的听一天。他们也没觉得苦,反而大家都很认真,很享受,笔记做了很多。
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喜欢到爱到认真专研。他是真的用心把工作当爱人一样对待。守护他,才因此能得到同样的爱。
他为了能研究出好的产品,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上班的地方。后来,每天抱着产品睡觉。终于,做出了自己理想的东西。获得了极大的奖励和荣誉。他说:“工作本人对人就是修行。”
他是神一般的存在着。有一次,和司机外出,他突然听到什么声音。他告诉司机:“车坏了,我听到它在哭泣。”司机不相信,说没有。后来,开车到汽车修理处,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发动机的一个螺丝掉了,还好发现及时,不然很危险。
稻胜先生成功有什么方法?其实,他工作成功的修行有四个秘诀。分别是: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当你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你会发现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越来越多。办法也越来越多,自然结果不会太差。
2.不停地建立高目标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格局。连目标都没有,觉得现在很好,不用改变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不会有大的突破。时代变化,可能随时淘汰出局。只有订了目标,一步步完成,在一步步往上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格局和空间。
3.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工作觉得同事八卦,老板说话态度不好,被客户骂。然后,你觉得太委屈,不想干。想离开,其实,哪里都有委屈。理性的对待,去除自己的私欲,会过的更快乐。工作也会很轻松。
4.不断学习,做个自燃型的人。
老板和员工为什么是矛盾体。因为,老板总比员工想的多。总觉得有时候他们一天一个心眼。他们是自燃型人才。自然型人才成本高,聪明,自己做的好可以随时出去单干。合伙人有时也不是最佳选择。
员工分两种,阻燃(不燃),可燃型。稻胜先生用人喜欢用70分人才。这样的人成本不好。好找,都属于可燃型人才。只要给他鼓励,教他一些东西。便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会努力学。
而阻燃型人:典型的油盐不进,自己活在自己的小圈里。别人说什么,总觉得利用他,骗他。这种人,喜欢满足现状。这种人说的好听是随遇而安,说的难听就是不思进取。
差距不在于我们会多少东西,而在于我们突破了多少“不会”的东西。
最后,八个字真理送给大家共勉。动机至善,私心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