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原则》
要树立成长型思维。
卡伦·霍妮说,“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一个人的力量感、思维方式、关系能力、做事能力,都可以循序渐进的不断进化提升。
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
这就是阿德勒说的课题分离。
把注意力用在自我成长和做好自己的事情上,而不是老想改变别人。少去改变别人本质上是放过自己。
自我大于关系。
不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而是你怎样对待自己,别人才会怎样对待你。你首先得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别人才也会这样对你。
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你有价值,比你付出和讨好更重要。
所以力主要应该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努力和成长,而不是过于围着别人转。
把事情做到极致。
做事情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到底。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一定会在这件事中获得成就感,而且你也会很有钱。
这方面的榜样是李叔同。因为这种精神,李叔同绘画、音乐、书法、文学都特别好,最后皈依佛门也成了律宗大师。
要给自己做的事赋予伟大的意义。
要想让自己在某件事上持之以恒,你必须给自己做这件事找一些强有力的理由或给这件事赋予伟大的意义,强有力的理由会变成你的内驱力,让你变成一个不需要环境约束就能自我驱动的人。
有所不为。
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不需要做好所有事情,不重要的事情尽可能少做或不做。关系上也是,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
向优秀的人学习。
就是要有榜样,榜样会激励自己更好的成长。
想想如果榜样遇到我们的处境,他会怎么做,这会给到我们许多力量。比如二战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每当遇到艰难的选择,都会想一想如果是林肯会怎么做,这让他度过了许多难关。
主动永远是优秀者的品质。
主动会造成人和人机会的不平等。你主动你的机会就多,你被动你的机会就少或接近于零。主动是一种能力,你可以主动也可以不主动,而且主动也不代表你没有原则。
做人要绵里藏针。
绵里藏针的意思是,一方面要与人为善要宽容,一方面是内心有自己的原则,内心有非常坚硬的部分,底线问题不妥协。就像观音菩萨,大多数时候慈悲为怀,关键时候又能金刚怒目。
不预设别人是坏人。
要觉察自己的敌意,不要预设别人都是坏人或讨厌自己。敌意激发敌意,善意激发善意。自己的敌意降低,和人相处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提升。
警惕自己的刻薄倾向,警惕自己喜欢挑剔别人毛病或喜欢批评别人的倾向。刻薄不等于真性情,不要合理化自己的刻薄,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刻薄的人,尤其不要变成家人朋友的差评师。
悲观不等于深刻。
警惕自己的悲观主义倾向,不要悲观还悲观出优越感来。悲观容易让人无力,而且许多人的悲观只是为了避免失望。真正有意义的一天是把今天过好,而不是在悲观主义中寻求慰藉。
先把自己管好,再去帮助别人。不要自己省吃俭用,给别人花的时候非常大方。
劳动本身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结果。关注点要放在结果上,而不是劳动上。
觉察内心模式很重要。同时也要在事情中和更优秀的人接触中磨炼自己。
你的外在价值是由喜欢你的人决定的,而不是讨厌你的人,不需要太在乎讨厌你的人。
成熟的人只关心界限,不关心别人心里是不是尊重或看不起自己。因为界限和自己有关,别人心里怎么想和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