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那天,柴家不仅在房屋前后栽柳,门上还要挂柳枝。
元松子不解。“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柳?”
“{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亦是鬼节,插柳辟邪的。”柴蕙晴回答。
“小妹,你可知道这插柳的习俗还有一个典故来的。”
“什么典故?”
“这和一位叫介子推的贤人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逃亡,避难奔翟,随行有多位贤士,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
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年,风餐露宿,体受饿,肤受冻,筋骨受劳,心志受苦。介子推曾为了让重耳活命不被饿死,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吃。
重耳最终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但是他并不想食君禄,觉得重耳成王是顺应天命,和自己无关,不肯受赏,遂隐居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带人马前往绵山寻访介子推,但是山大林深,晋文公又求人心切,于是听小人之言,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最后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尸骨。
介子推尸体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一块衣襟,是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悲痛不已,将介子推葬在柳树下,并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常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在介子推死后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绵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晋文公觉得柳树是介子推所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
所以此后插柳戴柳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柴兄,这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今人的确少有。”
“是啊。元兄,你二十有二,我才二十,你怎么老是柴兄柴兄地叫,把我叫老了。”
“哥哥是说元松子老了吗?哥哥,你可要知道我们成婚了他也要叫你一声哥哥的,早一点尊你为兄也不为过。”
“小妹,你这可不对,你这人还没嫁给他呢处处替他说话。”
“他是我未来夫君,我替他说话不很正常嘛。”
“伶牙利嘴,说不过你。今天我和红云给我娘扫完墓,就去红云家那边给她爹扫墓,酒壶肴垒也给你准备了一份,你和元松子也去踏踏青,给你娘扫墓祭祭吧。”
“多谢哥哥。”
去山上的路上,有很多小孩子在放风筝,有蝴蝶的,有蜈蚣的,有蜜蜂的,有小鸟的,有彩色的,有黑白的。孩子们手里牵着线,顺着风将风筝越放越高,有一个彩色蝴蝶风筝断了线,飞的老远了,有一个小孩去追,看不见了也追不上了就哭了。
但是也有一些年轻的男女故意将线剪断,元松子问柴蕙晴这是何意。
柴蕙晴笑了,“他们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想让风筝带走自己的疾病、秽气。小孩子并不在乎这些,小孩子只在乎操纵风筝飞起来是一件高兴的事。”
路上遇到很多青年男女的头上都戴了柳环,柴蕙晴攀折了几枝柳条,用柳条编织成柳冠和柳环,给元松子和自己戴上。
“蕙晴,他们是在玩什么?”元松子看着不远处草地上蹴鞠的人说道。
“他们在玩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我哥也喜欢蹴鞠,并且踢的很好。那边有秋千!元松子,我要上去玩。”
悬长绳的高木下面,柴蕙晴坐在上面让元松子推引。
“元松子,我要站在上面打秋千。”
“蕙晴,站着摔着了就不好了?”
“不是还有你在下面吗?又不是很高。”
柴蕙晴越荡越高,开心的面容和飞逸的长发一样洒脱自在,元松子真想要她一直快乐活泼下去。
从秋千上下来的柴蕙晴有点站不稳脚,头也晕晕的,脸也红红的,顺势就往元松子身上靠,元松子笑她。
“蕙晴,你这真像喝酒上头了。”
柴蕙晴靠着元松子缓了一会。
“元松子,待会给我娘扫完墓我们就去参加蚕花会吧。”
“什么是蚕花会?”
“现在是清明期间,田园间的桑树长出嫩芽,村民开始养蚕。传说蚕花娘娘在这个时节会降临乡间,遍撒蚕花,人们举行蚕花会,迎蚕神、祭蚕神,祈求桑蚕茂盛、百姓康安,希望今年的蚕业能大丰收。
相传很早以前,含山有一个女子为了救自己被困险境的父亲,便张贴告示说“凡救吾父脱险者,愿以终身相许”。
含山东南白马塘的一匹白马驹揭下告示,救得其父。按告示许诺,女子应当与白马成婚。但人畜婚配是荒唐之事,女子的父亲不想让女儿嫁给畜牲,便偷梁换柱,瞒过女儿,让丫环小青与白马拜堂成亲。
白马得知被蒙骗后怒不可遏,发狂之中无意将丫环小青踩死。女子父亲见状用剑把白马杀了。女子听到父亲所作所为悲痛欲绝,一气之下撞壁身亡。
事后,女子的父亲将她与白马合葬于含山之巅。两个月后,女子的坟上长出了一棵矮树,叶子青翠肥大,这就是桑树;白马坟上则生出两只小虫,就是今天的蚕。
小虫慢慢爬上矮树,以叶为食,长的越来越大,吐丝作茧,变成蚕蛹,化成飞蛾咬破蚕茧,成双成对在含山上空飞来飞去。
当地百姓猜想,这飞蛾便是女子与白马的化身,认为那小虫是天下虫之宝,就称之为“蚕宝宝”,这桑树象征着他俩的爱情。
后来,人们都将蚕宝宝饲养起来,缫丝、纺织,用来缝衣服,冬天可以御寒。人们奉那位殉情女子为蚕花娘娘,为了感激蚕花娘娘和白马的恩赐,大家捐资在含山顶上修建了一座蚕花殿,供上蚕花娘娘和白马雕塑,每当清明节,远近蚕农都前来朝拜,祈祷蚕花丰收。
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多项活动,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可热闹了。记得前几年扮演蚕花娘娘的女子可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