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荼靡是一种伤感的花,一场花期开到荼蘼。爱到荼靡,预示着生命中最璀璨、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一股由心底涌上的抽搐撕裂的疼包裹了整颗心,不能自己。
爱到荼蘼
每当面临选择,我们总是很害怕和犹豫,多希望知道答案再选择。
我的朋友小鹿毕业了还没和喜欢的男生互述心意,幸好他们都选了同一个城市发展,感情也就这样不急不忙的进行着,像男女朋友一样关心对方、计划里都是对方的身影。
但是小鹿突然回家了,“多希望知道答案之后再选择。”在老家的一家咖啡馆她这样的和我说,一脸难以抉择的痛苦。
妈妈以身体不好要挟她回来,并在爸爸所在的单位给她打好了关系,决心要留住她。一份稳定的工作、较高的工资,而且能照顾父母,这看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她在家待了一周,不回微信、不说晚安、不接电话、不解释,只剩下莫名的烦躁和迷茫在陪伴。“如果不回去了,这一切都要放弃掉,又何必再撩他”,这样想着、压抑着、内心不断地在做斗争,把两个选择包含的条件,放在两个天平上,不断地衡量。
最后她选择了回到大城市,和喜欢的男生在一起,并且为了不输给回家的选择而努力。虽然我觉得选择回家或者更好一点,不需要那么辛苦就能满足物质需求。但是对她来说,这一切或许都比不上闹别扭的时候,喜欢的男生的一个温暖又霸气的拥抱。
人生的选择题,真的有“对”与“错”吗?爱情和前程放在拔河的两边,是最常见的,朋友们都在说:"事业才是最可靠的,爱情最抓不住,为了爱情放弃前程是最傻的人。“但是爱情和前程,放弃哪一个更让人后悔,这谁又说得准呢?
《荼蘼》就是展示一个选择的两个平行的结局。
这个故事里是血淋淋的婚姻生活,两个人因为爱而一起生活,最后柴米油盐让爱变得模糊,偶尔却又能感受到一点真实的幸福感。编剧徐誉庭问了一个世纪难题:“当你真的遇到可以冲撞的机会,你会怎么去选择,要为爱情妥协还是冲撞?”
剧中的郑如薇是一个平凡中期望着一点不平凡的女孩。她和有彦的爱情很平凡,在便利店认识,他们不富有,他们用心经营着生活里的小确幸。两个人准备一起去上海开创美好未来,有彦的爸爸却意外摔跤,家里需要一个人担起来,他不再有冒险的资格。
当人生的SCHEDULE发生了意外,如薇有两个选择,A是去上海追求梦想,就算是华丽的独舞,也光彩耀人;B是留下来,照顾男友爸妈,为了爱情妥协,温暖共享,结婚生子。剧中把这两种方案同时进行,相互对比。
常可以看到弹幕说,“就因为自私点选择A方案” 、“不想看B方案”。看戏的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哪一种人生更光彩,但是入戏的人无法像一个清高的旁观者,明知道无路可走还是会选择去爱。
镜头去到方案B中的郑如薇:她冲向厨房把煎着的鱼翻过来,一整片全部是焦黑,无奈的皱起眉头,俨然一个家庭主妇的悲哀。在她自己一个人走进产房,面临生死出来之后,她面对着有彦的控诉哭着说:“因为我没有爸妈、阿祖有舅舅他们,刚好我也没有一个爱惹麻烦的妹妹,所以几乎没有借口的我,为了你的一切一再妥协,好像对你和你的家人来说都是应该的。”
看到这里,这一段人生仿佛散发着失败的气息,没有委屈的权利,没有反转的权利,人生被绑在一块浮木上。
那方案A又是胜利的吗?“失恋了?其实你心里已经确定了,只是固执的在等一个[亲口告诉你]。”视讯的连线嘟嘟的响不停,对方还是没有接,她望着这小小的出租屋,最亮的光来自等待中的电脑屏幕,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回头再来。
有彦的出轨,看似应该受到万人指责,但是当我们看到他独自面对医药费和生活费的脆弱、他为了尽快去上海而辛苦赚看护和保姆的费用,又觉得应该原谅他。他唯一一次来上海,在高级餐厅大声的说:“我真的很喜欢你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总是很自信的做自己,所以我觉得我不应该改变你。可是‘我喜欢的’不见得是‘我需要的’。”这很残忍,很无奈,就是现实。
总经理的出现,看似一个可以赶走寂寞的人,他教她:“别让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真的了解你。寂寞是人的本质,爱情、甚至婚姻、家庭,能安慰的只有孤单这件事,卻永远也解决不了寂寞。”尽管这个男人愿意陪她吃晚餐,但是不苟言笑、心思缜密、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真实的人生是没有答案的单选题。
“如果那时做了另一个选择,那么现在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女主角说的最多的台词,也是我们人生最常出现的台词。
如果真的能预知答案,我们还有选择的必要吗?人都是自私的,当下的决定都是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选择。编剧在两个结局的设置上都有遗憾和确幸、拥有和失去,就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不需要后悔。”
文 / 吱吱
图 / web
微信公众号:蘑菇吱吱(moguzhi2016)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