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年,去查学生宿舍。
叩门而入,斗室之中,5人赤膊在电脑前激战正酣,1人躺在床上捧着手机看小说看得出神,口水流了一枕巾也不自知。很难想象,在几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们或许正在做第N套卷子、背第N变公式,只为在高考中多一份自信和从容。
“大白天的,你们就不能干点别的吗?”
“老师,今天又没课,闲着干嘛呀”
那一刻深刻地体会到:在大学里,“无聊”是会呼吸的痛。
(二)
想起每天乘地铁上班的经历。
每天早晚高峰闸机口总会排起长长的队,按道理来说,自动闸机是为缓解拥堵而存在的。但问题是,总会有这样一种人:经过安检后,风轻云淡地走到离闸机不足半米的地方,然后优雅地打开包,从容不迫地找起了公交卡,短则几秒,长则......呵呵。最终,他们成功地恶心了自己,耽误了别人。
俗话说,闸机前本来是没队的,这种人多了,也就排起了队。
(三)
很担心那些在大学里“无聊”的孩子日后会变成这些在闸机前找公交卡的人,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缺乏一种“多线程”的把控。通俗来讲,就是一种“就事论事”和“走一步,看一步”的短视性。
在从安检仪到闸机口这看似很短的路程上,是不是能做点什么,比如把公交卡准备好?
在某个没课的看似无聊的上午,是不是能做点什么,比如去练练字、跑跑步?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将“多线程”思维概括为“能够让复杂事务在同一时间段内处理得更为高效的思维模式”。其包括两层含义:
1.永远让自己有事可做;
2.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尝试把其他事也做了。
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两位染厂掌柜为了解对方产品,乔装去布铺买对方生产的花布,A掌柜买了3寸,B掌柜则买了1丈。(对尺寸若无概念,请自行百度)抛开商业能力不说,单纯就这件小事而言,B掌柜的高明已经得到了充分显现:就单纯为了了解对方商品而言,3寸和1丈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了解之后呢?
3寸布显然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丢掉;
1丈布呢?是可以正常使用或送人的~
单线程思维和多线程思维的区别,说白了,就是“把事做了”和“把事做好”的区别。
(四)
由于负责新生教育和毕业生教育,总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到学生在入学时的相似性和毕业时的差异性。
人与人的差距,抛开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不谈,主要是思维模式的差距。在无聊面前手足无措的同学们或许不会知道,在大学里真正拉开差距的,正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
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会突然发现发现身边总会出现这样一些人,似乎悄无声息地把什么事都做了。在大四时,当你还在担心申论试卷上字太难看会不会影响成绩的时候,那个曾经字很难看同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字练好了;当你担心身材不好影响面试结果的时候,曾经同宿舍的那个胖子不知何时已经清爽干练地站在你面前了。
有些人总能看到你看不到,或者不屑一看的地方,然后在你感到“无聊”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把你甩开。
大学里的奋斗,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
熊培云说:在大学无事可做时,要么读读书,要么赚点钱,因为这二者对你未来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