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十三——再谈言必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给人许诺,要适合恰当,符合道义,这样的诺言才能去兑现;对人恭敬,合乎于礼,才不会自取其辱。做事依靠亲近的人,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可以参照学习。

儒家思想的精华在于“中庸”二字,同时这也是现在的人不太喜欢的两个字。“中庸”二字现在被常用作对无用而又无害之人,安慰性的褒奖。一旦我们自己被别人评价为“这个人很中庸”,那基本上等同于“这个人很老实,没什么亮点”。但在后文明时代之前,“中庸”确是对人很高的评价——懂得妥协,张弛有度。

中,即恰到好处;庸,只变化中的不变。中庸之道,正是拿度妥协之道(在大部分人眼里,妥协甚至都不是什么好词——尽管它只是稳妥协同之意)。抛却一切的必然和必不然,用一种富有弹性而坚定的态度去处理生活中的种种事件。

以中庸的态度对待承诺,那么就不存在言必信、行必果。乘喜而轻诺,事后无法兑现,应当早点与人道破,而不是赶自己上架,硬着头去做——皮完成就坑了自己,硬着头皮还完不成,就坑了朋友。更有甚者,醉酒生嗔言,事后明知有违于道义,却因为不肯折损自己尊贵的“面子”,而一定要兑现自己承诺,这种人,最终并没有成为受人尊敬的谦谦君子,却在别人眼里,烙下硁硁小人的深刻印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导读】13.20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第二十章 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
    赛德传播阅读 5,424评论 0 0
  • 一禅的师父说,尽管日子很平淡,生活很平实,命运很平凡,我们还是经历和感悟过很多: 曾经拥有的点缀记忆,已经得到的倍...
    春娟Jane阅读 2,635评论 0 1
  • 橄榄核雕是一件巧妙而实用的艺术品、收藏品。橄榄核雕可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更是人们随身佩戴彰显身份的饰品。 橄榄核雕原...
    常态老板娘阅读 3,723评论 0 0
  • 1.简单 下了晚自习,我们已经约定好我会每天去你的教室找你,我逆着下课的铃声和成群结队的人们,过道很窄,我很高兴,...
    未自诩阅读 1,6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