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自嘲“注孤生”,却从未深入挖掘自己这么想的原因。今天看来,恐怕是对于亲密关系的无法把控吧。
解决别人的情感问题说得是头头是道,但真到了自己的时候就乱套,其实一直没法理解亲密关系是怎么一回事,该如何把控更是世纪难题。
希望获得对方的时刻关注,希望自己今后人生中的大小事都能有对方的参与,幻想着自己对对方好,对方也要像自己一样对自己好,否则就会感到阵阵失落。然而当对方对自己千般百般好的时候,又会恐惧,害怕对方为自己做太多,促成自己依赖的习惯,以后就成了啥都不会“废人”。
非黑即白的极端想法常常让人抓狂。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埋在心里无处安放。越是在意越是陷入怪圈不能自拔,可是要是一点不在意还算是亲密关系么?
其实反观以前与身边人的相处模式就能理解。那时的人际关系中,我渴望依赖也害怕依赖。在孤独无助时,身边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倾听可以依靠,好不容易有了,信任却遭到背叛。关系弹性这种事在当时对我而言简直不可思议。不想被任何人依赖,因为害怕一旦被依赖上,就像是作为救命稻草要和对方捆在一起;也不想依赖别人,潜意识里寻求帮助是麻烦别人并且总是会遭到拒绝。
想到这里,其实现在的自己与那个“注孤生”的模型渐行渐远了,世界哪有那么极端,更多的是灰色地带。保持适度的距离、适时地帮助和求助他人才能让一段关系更好地维持下去,否则容易造成双方互不往来或者互相拖累。我在学,可能比较笨拙,但是在路上。回头看一看,已经走出好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