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一个吃文化的大国,这是无可非议的。味道无疑是吃文化里最关键的部分,如果在异乡遇到一个家乡风味的饭店,那是很兴奋的,一定要尝一下故乡的味道;读一篇好文章最好的褒扬也称为回味无穷;遇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夸其秀色可餐也再恰当不过;说两口子生活过的比较有趣味,也会说"他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陕西永寿农村,老人家的生活如果被很多村里人称为:"日子过得很滋润",这句话的含义也是儿女们对老人很是孝敬且儿女们日子过的比较顺心。形容一个人举止和言语幽默,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个人很有味道!”最近有一家餐厅很火,叫外婆家,那个生意人一定怀念过外婆家的饭菜味道,勾起了自己的回忆。当然也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外婆家的曾经熟悉又可口的饭菜味道,我的外婆家就在永寿仪井一个普通不过的农村,过去叫“康家堡子”。 陕西永寿仪井农村的黄土地里,生长的庄稼常年靠天吃饭,我的外婆家也是千家万户中的一个。或许垂涎外婆家的饭菜味道,我的童年和少年假期大多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记得那时,寒假里的冬天早上躺在外婆的热炕头上,一点也不想起来,外婆早早起来做的小米粥的香气早已飘进我的鼻子。“起来,吃饭!”高大的外公用粗燥的手一把掀开我的被子,慌乱的我只好穿好衣服就和他们享受最纯香的农家饭味道了。菜是外婆精心调制的白萝卜丝和晾干的油菜叶煮熟搭配的,加上碗里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吃的嘴里,暖在胃里,让我一下子心里就舒坦透了,忘了屋外头整个冰天雪地的寒冷。后来,这种香喷喷的味道一直让我久久不能想念,“为什么这么香?”直到母亲后来告诉我:“你外婆的菜里有自制的芝麻香油,加上外婆做饭手艺好,所以味道很香。”芝麻是外公那些年在自家的自留地种的,又想起外婆家秋天地里的芝麻长得很茂盛,引的路人称赞,芝麻秸秆通常在外婆家的农家院落里堆的满院都是,这是那些年庄稼丰收的喜悦印象。对于生活在解放前后的农村庄稼人来说,一辈子不挨饿确实很难,但外公一辈子确实让一家老老少少没有饿过肚子,不得不敬佩,也是和他一生勤俭持家,在庄稼地里日夜不停的忙碌有关。"庄稼地不会亏待人!”这是外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外公很舍得给地里施肥。在我童年的暑假,我和表哥表弟日夜期盼的味道还有外公自留地里的西瓜,黄瓜等, 几个人蹲在外婆家院落的树荫下,眼巴巴的看着外公手里拿着刀切西瓜,西瓜吃在口里,甜丝丝的味道不断在嘴里的回味,马上狼吞虎咽的吃完一块又想要下一块,“每人三块,没多的!”外公是很公平和公正的。我们这些小吃货的瘾一点也没过足,只好拿起一些自己没有吃干净的西瓜再啃一遍,味道还是那么甜!那些年,外公家的西瓜,黄瓜等蔬菜,全是他用油菜籽出油后的油渣作为肥料生长的,纯粹原汁原味的有机食品。只是后来,我无论走到那里,再也没有吃到过这种原汁原味黄土地里得西瓜了。二十年前,外公也在一个下午在自家地里看完自己的庄稼长势后,因病离开了我们,随后,外婆天天不断的思念我的过世的外公,三年后,也离开了我们。
由于小时候我身体瘦小,体质偏弱,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省吃俭用,让我在那些年的冬天吃到了家乡的另外一种美味~羊肉泡馍。那时的羊肉泡馍一碗不过1块钱,份量很足,我那时一个人是吃不完一大碗的,父亲又舍不得自己吃。饭店是我们村的邻居承包村里食堂的弄的,父亲在邻居那里给我预定了3年的半价半票半碗的份量作为我的改善体质的早餐,羊肉泡馍需要的锅盔是我的母亲精心自制的,那些年,无论冬天有多寒冷,吃完冒着热气的羊肉泡馍,心里暖暖和和的上学,这份味道至今难以忘怀,我那时的体质也慢慢的好起来了。多年以后,我带着父母在西安再吃羊肉泡馍时,皱纹已布满他们的脸颊,父亲说“过去的我们家里的羊肉泡馍味道正宗,份量足。”只是,当年他们不舍得自己吃,把最好的留给了我。时间过的很快,在我小学吃了三年羊肉泡馍早餐,不知不觉,我也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学校在我们村上,那时上学还是很艰苦的,我们班的教室后面后面是一排男生晚上睡觉的床板,前面是一根长长的木头棍上挂着很多男同学的干粮~锅盔和馒头。课间之余,我有时也喜欢凑合着去尝一下他们的馍香的味道,一片焦黄的锅盔馍,掰成两半,中间夹上拌好的青椒或豆瓣酱辣子,咬一口,锅盔边沿的劲道和辣椒酱的香味让人至今记忆犹新,一起分享纯真及自然的麦香味道,或许是那些年初中最好的回忆。
这种带着母亲勤苦制作的麦香味道随之也伴随我度过了高中时期,那些年,每个周日的下午,在通往县城的崎岖盘山公路上,一辆辆自行车的后座旁,是莘莘学子准备一周的干粮~锅盔,每一个锅盔通常是当天早些时候自己的母亲精心制作的,炒制的豆瓣酱辣子也装进自己的玻璃瓶里,这也是当年公路上的风景线。随后下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这些青春伙伴们又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一路撒欢的回家背馍,这样的青春飞扬的味道至今或许依然留在黄土地的沟壑里飘荡…… 在永寿县城学习,生活,馍是不够一周吃的,在学校旁边的小饭店吃一碗永寿辣汤饸饹,是那时我们这些要好的同学最期盼的味道,辣汤其实不是很辣,很红,油汪汪的,上面漂一层绿色的韭菜叶,吃在嘴里香辣味很浓,然后再喝一口汤,吃的很香,很过瘾;夏天有时会要一份凉拌饸饹,放上凉菜一搅拌,有时嘴里不免嘀咕:“美日塌咧”。后来,我有十几年没有到过我们的县城,但心里一直惦记辣汤饸饹和家乡的味道,这些年,很多高中同学开始怀念青春,我也有机会和工作和生活在县城的高中同学们每次在县城相见,相聚,印象最深的还是永寿辣汤饸饹,味道和当年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么香!有一次,大家相约晚上吃了一段正宗的农家乐,桌上尽是家乡的味道,一碗碗永寿浇汤面吃的人心里滋润又暖和,桌上一盘庄稼地里野菜蒸成的“疙瘩菜”让人嚼的过瘾,又来一盘“油泼辣子凉搅团”,放在嘴里滑溜溜,软绵绵,吃的实在是美,那一次,一位美丽又大方的高中女同学,带来正宗的家乡美酒“西风二十年”,大家沉醉在家乡的味道里诉说当年青春岁月里的味道,诉说黄土地上家乡的味道,诉说二十年大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品尝人生的味道,如醉如痴…… 是的,无论走到那里,这种永寿黄土地里最自然的味道,最纯香的味道, 咋能不让人留恋往返,咋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