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刘润老师分享的一篇公众号文章,说到了怎么样去提升自己的认知,总结起来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高人指路。当然,在这些过程中都要伴随自己随时随地的思考和实践。
刘润老师用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大意是说:当一个人在1楼工作的时候,你要跑到10楼去,从高处往低处看;有可能再跑到50楼,你就会看到这座高楼附近的其他高楼或者设施;那么当你达到100楼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全局资源的分布。
当我们在一层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会纠结于各种细节,当我们随着圈层的不断提高,看到的视野、层面都不一样,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提示呢?我们要经常跳出自己所在的圈层,跳到或者跑到更高的圈层去看一看、参观参观,用一个上帝视角从上往下看。我们毋庸置疑的还是会回到我们本来应该在的圈层,但是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视野回到自己圈层工作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细节应该去精雕细琢,什么样的细节应该摒弃,不去钻牛角尖,更加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能够看淡眼前的一些纠葛。
傅盛说“认知,可能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去后天习得的,或者可以去花钱买得到的,而认知则是需要一个人去读书、行路、去思考,要去跟人交际产生碰撞,是一个虽然你有意愿,但是可遇不可求的结果。
文章最后说到一句非常震撼人心的结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足以驾驭他所拥有的财富时,这个社会有10000种方法收割他。直到你的财富和认知相匹配为止。”
这让我想到了,投资、育儿、自我成长等等,为了有更好的回报而先期投入的行为,我想都算是“投资”吧,那么周围有些人炒股或者买基金或者投资各种产品或者投资“学习”,有时候就是一股热潮将他们卷入,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投资的对象是什么,也没有人真正了解投入产出,只是盲目跟风。“跟风”这种低认知水平的行为,最终会让一个人付出代价,“那么社会就会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其他方面去收割它”,就像收割韭菜一般。
一想到认知获得的这种不确定性,心里面会觉得有一点悲观,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有主观意愿,我们也知道了大概的路径,就是要多去读书行路,然后去跟一些良师益友去碰撞,当我们主动去跟人链接碰撞,并勤加思考,有离开自己圈层的勇气去俯视自己圈层的时候,那么我相信也达到了一种境界,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虽然这才只是认知的第二重境界,但也比在蒙昧的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好得多。毕竟这是一个准备“起飞”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