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和对象有哪些原生方法,

内置对象,原声对象的差别:

前者总是在引擎初始化阶段就被创建好的对象,是后者的一个子集;而后者包括了一些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创建的对象。

数组:  http://www.cnblogs.com/maplejan/archive/2013/03/12/2954908.html

pop 和 push

Array.pop();    // 删除数组最后一个元素,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Array.push(element1, ..., elementN);    // 在数组尾部插入1-N个元素,返回操作后数组的length

通过这 pop 和 push ,就能把数组模拟成 堆栈(stack) 来进行操作。

堆栈这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就是“后进先出”(LIFO, Last In First Out)。

shift 和 unshift

Array.shift();    //删除数组第一个元素,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Array.unshift(element1, ..., elementN) ;// 在数组头部插入1-N个元素,返回操作后数组的length

利用 shift 和 unshift 则可以实现 队列(queue) 的操作。

队列的操作方式和堆栈相反,采用“先进先出”(FIFO, First-In-First-Out)。

splice

Array.splice(index , howMany[, element1[, ...[, elementN]]]);

Array.splice(index);

参数:

index:规定从何处添加/删除元素。

howmany:规定应该删除多少元素。

elements:规定要添加到数组的新元素,从 index 所指的下标处开始插入。

splice方法是对 pop、push、shift、unshift 的一个补充。

返回值是被删除的元素。

reverse

Array.reverse();    // 颠倒数组中元素的顺序,并返回逆序后的数组

sort

Array.sort([compareFunction]);

如果调用该方法时没有使用参数,将按字母顺序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说得更精确点,是按照字符编码的顺序进行排序。

如果想按照其他标准进行排序,就需要提供比较函数,该函数要比较两个值,然后返回一个用于说明这两个值的相对顺序的数字。比较函数应该具有两个参数 a 和 b,其返回值如下:

若 a 小于 b,在排序后的数组中 a 应该出现在 b 之前,则返回一个小于 0 的值。

若 a 等于 b,则返回 0。

若 a 大于 b,则返回一个大于 0 的值。

访问方法(Accessor methods)

这些方法只是返回相应的结果,而不会修改数组本身

concat

Array.concat(value1, value2, ..., valueN);    // 链接2个或多个数组,并返回合并后的数组

但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用下面的例子说明:

1vararr = [1, 2, 3];2arr.concat(4, 5);//return [1, 2, 3, 4, 5]3arr.concat([4, 5]);//return [1, 2, 3, 4, 5]4arr.concat([4, 5], [6, 7]);//return [1, 2, 3, 4, 5, 6, 7]5arr.concat(4, [5, [6, 7]]);//return [1, 2, 3, 4, 5, [6, 7]]

join

string = Array.join(separator);

把数组中的所有元素放入一个字符串。其中,元素之间是通过指定的分隔符进行分隔的。

默认的分隔符是逗号(,),返回值是合并后字符串。

1[1, 2, 3].join();//return "1,2,3"

Array.join()方法,实际上是String.splite()的逆向操作。

slice

Array.slice(begin[, end]);    // 数组中返回选定的元素

toString

Array.toString();    // 这个就不说了,所有JavaScript都有toString这个方法

indexOf 和 lastIndexOf    *[ECMAScript 5]

Array.indexOf(searchElement[, fromIndex]);    // 从头开始搜索

Array.lastIndexOf(searchElement[, fromIndex]);    // 从尾开始搜索

searchElement:需要搜索的值

fromIndex:索引,指示搜索从哪里开始

迭代方法(Iteration methods)

forEach*[ECMAScript 5]

Array.forEach(callback[, thisArg]);    // 从头到尾遍历一次数组,并为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调用指定的函数

参数:

callback:遍历数组时调用的函数

thisArg:指定 callback 的作用域

另外,callback会调用三个参数:

value:数组元素

index:数组索引

array:数组本身

1[1, 2].forEach(function(value, index, array) {2console.log(value, index, array);3});4//return5//1 0 [1, 2]6//2 1 [1, 2]

Note:forEach是无法通过break来中断数组的遍历。

解决方法:利用try方法来抛出异常,终止遍历。

1try{2[1,2,3].forEach(function(val) {3console.log(val);4throw(e)5});6}catch(e) {7console.log(e);8}

map*[ECMAScript 5]

Array.map(callback[, thisArg]);    // 遍历数组元素,调用指定函数,并以数组返回所有结果

参数:

callback:遍历数组时调用的函数

thisObject :指定 callback 的作用域

例子:

1[1, 2, 3].map(function(num) {//return [2, 3, 4]2returnnum + 1;3});

filter*[ECMAScript 5]

Array.filter(callback[, thisObject]);    // 遍历数组调用方法,满足条件(返回true)的元素,将被添加到返回值的数组中

参数:

callback:遍历数组时调用的函数

thisObject :指定 callback 的作用域

例子:

1[1, 2, 3].filter(function(num) {//return [1]2returnnum < 2;3});

every 和 some*[ECMAScript 5]

Array.every(callback[, thisObject]);    // “与”

Array.some(callback[, thisObject]);    // “或”

参数:

callback:遍历数组时调用的函数

thisObject:指定 callback 的作用域

every:当所有元素调用函数都返回true,结果才返回true,不然均返回false。

some:当所有元素调用函数都返回false,结果才返回false,不然均返回true。

一旦every和some的返回值确定,就会立刻停止遍历。

例子:

1[1, 2, 3]. every(function(num) {//return false2returnnum > 1;3});4[1, 2, 3]. some(function(num) {//return true5returnnum > 2;6});

reduce 和 reduceRight*[ECMAScript 5]

Array.reduce(callback[, initialValue]);    // 使用指定的方法将数组元素进行组合,按索引从低到高(从左到右)

Array.reduceRight(callback[, initialValue]);    // 使用指定的方法将数组元素进行组合,按索引从高到低(从右到左)

参数:

callback:遍历数组时调用的函数

initialValue:第一个次调用callback时传入的previousValue

另外,callback会调用四个参数:

previousValue:到目前为止的操作累积结果

currentValue:数组元素

index:数组索引

array:数组本身

例子:

1[1, 2, 3]. reduce(function(x, y) {//return 1062returnx +y;3}, 100);


对象:

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