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文字和故事总是能深入人心。在这部小说里,我试图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诉说他曾在黄河岸上生发出来的故事和情怀,借以描写故土,抒发世若春梦之感,亦试图窥探文人小说繁盛的那个遥远时代……
第六章 宝山升任通判府 白塔山上遇姻缘
40.
赶了一夜的路,到了八月十六这一日下午,陶宝山一行终于回到了兰州府。
“托千岁之福,下官此行顺利,那河口的匪人已被我等剿灭干净”。
听到陶宝山如此一说,肃王禁不住面露喜色,“好啊,本王果然不曾看错你。来呀,传各级文武到大殿议事”,说着,肃王便走到陶宝山身边,拍着陶宝山的肩膀说道,“此次剿匪成功,解决了州府十几年不曾解决的问题,是大功一件,本王的赏赐自不必说,至于官爵,你想做个什么,尽管说来”。
“下官不敢,全部听从千岁安排。再者,此次剿匪成功并非下官一人之功,李校尉攻破山寨,沙捕头挑落匪首,还望千岁能一并给于赏赐”。陶宝山说着,又向着肃王行了一礼。
“好好好,立功不居功,果真是难得的人才。之前一直将你带在身边使唤,没有给你施展的余地,看来是屈才了”。二人正说着,忽见一位公公进来通报,“禀千岁,各级文武都已到大殿等候”。
“琢之,你让李校尉和沙捕头也一同上殿吧”,说着,肃王便向着大殿的方向走去。
41.
大殿之内,所有兰州府的文武官员早已到齐站成两排,随着公公一声“肃王千岁有谕,传陶宝山进殿”,陶宝山并李校尉、沙捕头三人便走上殿来。
“下官陶宝山拜见千岁”。
“不知你今日求见所为何事呀”?肃王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说道。
“禀千岁,前几日领命去河口剿匪,现在匪患已除,特来向千岁复命”。
“什么,匪患已除,这怎么可能?”
“这才过了四日时间?”
“原想着他不可能在半月内破得此贼”
……
陶宝山一说完,四下里便开始议论纷纷,所有人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肃静,殿堂之上,你们这样成何体统!当初本王问你们谁能带兵前往除了此贼,你们一个个支吾推辞,如今听别人立了大功,你们却又在这里妄加议论,连本王都替你们汗颜”。肃王见众文武如此这般,不免气上心来。
“千岁息怒”。众人见肃王发怒,赶忙跪在地上。
“琢之呀,既然诸位大人不信,你就把剿匪的整个经过讲给大家听听”。
听到肃王发话,陶宝山自然不敢怠慢,便将如何安排沙捕头派人混入戏班、李校尉如何夜渡黄河埋伏山底、沙捕头如何枪挑了匪首等一一说了一遍。
“陶大人真是神机妙算。”
“奇才啊,我等自愧不如啊。”
……
“朝廷下旨,将陶宝山调入兰州府听任调度,此次他又立一大功,本王甚感欣慰。陶宝山上前听封,你原是永登县正七品知县,因你在治所政绩斐然,再加上你本次剿匪有功,现任命你为兰州府正六品通判。至于你从永登带来的沙校尉以及随你出征的李校尉,也在剿匪之时立下不小的功劳,就授予他们忠武校尉之职,听任你的调派吧”。
沙捕头和李校尉听见肃王也为他们升了官职,心内自然开心,便随在陶宝山之后,向着肃王千岁叩首谢恩。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点赞添加关注哦。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
您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