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的雨季,困在小小的四方墙壁里,欲飞而不得。于是明月下,静夜思远方。
雨丝飞扬的季节,应该一个人去维扬,找一座小园,自在宁静,春翠欲滴,气爽神清,穿行几小时,凉风散心,表里俱澄澈。或者走一走瘦西湖,看漫天烟雨、初恋的情人、湿滑的小路与氤氲的雾气,祝福远行的孤帆,触摸荡漾的湖水。
与一座雨季最有韵味的城市相遇,这不才是烟花三月该有的样子吗?
然而看着满当当的火车票,踯躅不定,不敢去。担心一去,以后再也无法找一个城市寄托初醒的春光。
曾经也很想来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该是多么秀丽的江南景象才能受此殊荣。那是苏小小的西湖,那是跑了范蠡逃了西施的江南,那儿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有伊人彳亍独行的雨巷。
怀着所有的美好想象,在大一的国庆节与西湖邂逅。近处游人如织,芜杂喧闹,长长的苏堤上是望不到边的人。远处倒是荡着几只小船,烟波浩渺,小山重叠。不过期待总是打了些折扣,再后来找到了几处僻静幽深的地方赏湖观草,找回了一点感觉,却仍旧与先前的想象不能比。
以及后来去西塘,文艺的古镇在人山人海和叫卖的吆喝声中被淹没。晚上沿着清光点点的小河,听一夜酒吧的高歌,隔岸看别人的狂欢。太白若至,定会被笑落魄的诗人找错了地方。
想去的城市,期望值都太高,它在你的日思夜念里活成了独一无二,再没有东西能把想象的美景和感觉复制出来,去了总归也是失落。
和一位朋友在天朗气清、繁光远缀的夜晚聊起这个话题。他说曾经最想去湘西。因受沈从文《边城》影响,期待那里神秘的传说、古朴的民风、婉转的小调和善解人意的苗族姑娘。
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成,几年后也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湘西的商业发展起来,去了也已经找不到跟着人走、时前时后的黄狗,找不到日暮形单影只的渡船,寻不见船上人的孤寂感……于是主动放弃前往,安守想象。
有些人不知往何处去,因为有些地区因为发展而换了朝向。换了方向可以祝福,只期望它别四处张望、仓皇乱撞。我们曾以为乡村就是安宁祥和、桃花源样,梁鸿一写《中国在梁庄》,巨大的伤疤被揭开,我们才知乡村的发展已经遍体鳞伤,耕地荒废,青年出走,畜牧衰条,儿童犯案,宁静茫茫然不知所终。
它在四处乱撞、哀声哭号,走入其中者也心伤。
因此,何必一定要亲眼看见呢。有些地方,就适宜活在书里,活在梦里,活在明月下的想望里,不去相逢,美好才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