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艺大师海涵,我真不是想跟你抬杠,更不是想针对你个人而写,我真想谢你的佳作能激发我有写作热情。
因我也是过来人,曾为人婿,次是我也不能置身事外,因我也有女,现也到谈情说爱之期,但我有和你对这种社会现象不同感受和思考。
先说我岳父母生育7个女,7个女儿大小年龄相差23岁,出生结婚时跨3代,即出生分别是50,60,70,结婚分别是70,80,90年代。
而我等7女婿全对岳父母特别感恩戴德的是,出身都不好,有幼成孤儿,单亲早丧父或母,随母下堂,兄弟姐妹都较多,家境除一个较好,其6家在同期比较显得特别贫困,连时有一间破房烂屋作婚房的只有2个,均难支付同期所需平均聘礼……
但我岳父母遵从古训,有结亲先结义,爱屋真及乌的存心,因此无比大度开恩,完尊重女儿意愿决择,不设任何难,提要求,唯愿女儿找真爱,得真爱。
因此她对几个女婿完免聘礼,免查家产,决不为难女婿亲家,有4个女婿包括我的老家,她俩未想过要查看,因此一次没去过。
而我等除其中一个家境可以,其余在其时都是不够普通结婚经济条件,是势利人家父母女儿不屑一顾的,但我岳父母家境比好显不足,比差足有余,而她几女都长得不输人家,有实照放此。
但7女婿包括我完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其时让人求之难得的正式工作和职业和相对稳定收入,工农商兵学占全,都算无穷尽的潜力股,人品皆优,因此岳父母及各女儿都看中这一点。
而其父母虽时为半边户,但因我岳父在工作单位挣钱有艺,带了不少徒弟,岳母在农村持家有方,有只想苦自己,成全女儿存心,培养7女全都读完高中毕业,这在其时文化程度偏高不低,因此使每女儿都有自信和自食其力本能。这是让女儿一生能受用得益的好嫁妆。
正因岳父母有特别开恩,不要我等聘礼,让我们本都是自由恋爱结婚,加有感岳父母恩德,有感爱人不嫌贫,重义而轻利,因此夫妻更显情深义重,能志同道合,而夫妻同心,再穷真可以兴家。
现除我俩在姊妹中最小,起步晚加本人确因时运不达,下岗失业等原因,在物质上不显富足,但也从没让她女儿饿着,虽多年居无定所,但未露宿过街头,在哪都生活在一起,如此公房租房虽简同能避风雨,夫妻相爱觉苦也甜,有幸没有成房,车,物欲奴。虽贫不困惑。其余各姊姊早家兴人旺事业发达,不输人家。
最是有感岳父母为我等省事省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感无情,我等存心也是尽量让岳父母省事省心,让双亲少为女儿家事操心晚年得安乐,让她无求胜有求,老时无忧少虑,因此我等之前没一对有离弃,今后肯定不会,这在当今每天有离婚的,我等不占一个名额。
而岳父母晚年算人间有福之人,我这之前写过《岳父七十大寿赞词》,是真情实感。
我可怜天下父母心,愿子成龙,愿女成凤,愿子女找到好伴侣,愿子女婚后家庭幸福美满,爱情事业双丰收是每个父母共同心愿理想,也是国民大众共愿,人个期盼追求。
但我不可怜现代不少父母为儿女不但操劳到至死方休,且操碎了心,虽多读了不少书,但因多不是读圣贤书,而是争名夺利,奢求虚荣,并不求真务实,知书而识理。
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有不少父母想随波逐流求虚荣赶时兴,而不知黄金未为贵,仁义值千金,不知"儿孙自有儿孙福,而甘为儿孙作马牛",不知“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升”,不知就算拥有千百亿,死带不走半分文,不知子孙强于己,操心实不必,子孙弱于己,操碎是空的……
因此现代,不少父母因有足够赚钱实力,更想儿女不受贫苦,都想要儿女过得“好",多为儿女婚事操碎了"心",但现实是越操越不省心,越有奢求越事与愿违。越费力越难讨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现代父母这些操心费力,并不是真的好心。不显真亲爱仁义。
单说中国现代丈母娘被扣上,或主动背负了推高房价,物价,要求天价彩礼显重利轻义恶骂名,实不过自以为是想给女儿婚前争取更多财产利益。婚后更多物质保障,但女方父母多未真得,或倒贴更多,但所为儿女争取的利益真能确保其婚后幸福,因此不再需要操心了吗?有必要这么做吗?这样要求真不过份吗?我早有思考。
我看实无必要,因大道至简,人生事务也最好化繁从简,省事才省心,黄金非为贵,仁义值千金不假。
而丈母娘只要一提经济财物要求,重利轻义,势必一开始就让一些经济能力不足的男方为难,易对女方家长,虽多是为女儿女婿争取财物。但可能连自己女儿都不会铭恩记情始无好感还有反感,女儿首会感到自己成商品,婚姻成买卖。
再物以稀为贵,但凡有商品作价,有人能卖得起的东西商品都不算贵,特是现代房车不是稀少,而是有钱就随时随地可买得,对于如艺大师的晴儿和男友来说,即算双方父母不再给予支助,她俩若同心同德完可自显贵,自置业。只要不急一时。
而人性弱点一"贪"字,若有贪心,难知足得常乐,而物越欲少越易知足满足,因此人的欲最好不纵,因利令智昏,欲令智迷,爱追名逐利者很容易犯迷糊变糊涂。
而人贵有自知之明,真贵是无价之宝。若父母真将女儿视为宝贝,同也希望人家把她当宝贝加以爱护,最好是赠不买。
而女儿真当自己是宝,自能保值升值值成无价之宝,即她也会生儿育女,又视之为宝,得精神依靠,而父母难保儿百年不假。
因此父母最好信缘知缘惜缘,爱屋最好及乌,想要女儿婚后生活美好幸福,请相信福缘善庆,福田靠心耕。
当一个儿女郎婿有开明的父母,用真爱成全,不但不用操碎心,而更能得到儿女郎婿的好感及由衷爱敬尊重。
如你小晴是高材生,有工作,这是你们父母给她最好嫁妆,是她日后终生能受用无穷不可估量资本,而其男友他父母同样为他投入了教育资本,使他只要不懒又务正业,以后足可不靠双方父母勉为其难施舍给予,只要不急于求成,求全,不缺成家立业将置业之本。自强自立更显成就感和自豪。而父母乐观其成会倍感荣幸,欣慰,事实大师听女儿把自己想法一说就感到。
而因此我看作为双方父母及儿女只要想好,完可省事省心,互不为难,乐观其成最好。
而一开始就想为女儿女婿购房置业资金全备齐,实不符自然发展规律,不显道义。
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子女莫若父母,当父母知道和坚信特是儿女已是成年人,有自己思想主见和决择能力,女怕嫁错郎,若怕可早教儿女有自知之明和知人者智,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田庄,而想要儿女婚后幸福美满最好先不失义。
因人间只有儿女姻缘能使原本多互不相识非亲非故的两个家庭缘系一家亲,因此家长互称亲家,而想要特是女儿婚后幸福,最好开始互留好感,不失仁义,日后好相见,让女儿后好做人。而始无好感甚有反感,嫌贫爱富是良缘是障碍,
最是这种原本非亲胜似亲的亲情,有别于生成血脉之亲却是原本不见,而这是想见便亲眼能见,有爱真实可感。因此可以超越血脉之亲,一旦儿女关系确定稳定不离不弃,婚姻是儿女最长久的一种关系,夫妻才是人伦之道最重一伦,因夫妻只要有生育能力自然成父母,因此父母理应做的是敦伦,好让儿女尽份尽伦常之道。
如此只会让儿女不显成就感,现不少年轻人婚后即算入住拥有豪车别墅,但至少亲朋戚友心知肚明,车是父母买的,房是父母买的……,儿女可能并不觉自豪,不值炫耀。
而现代人工作生活并不稳定,算四海可为家,有能力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随处可安身,没有几个无屋住(单位有,父母有,想租有),不必露宿街头,开始置业可能成为不必要负担。
而婚姻中幸福指数真与财物多少没太多关系,而家并不一定需要太多物质,因《幼学琼林》中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因此家是女人的是不争事实,女一旦结婚改口,即把男方父母称为家公家婆,也就是婆婆都是娘的女,媳妇都有做婆时。
而男子父母建房儿子只占一室,即婚房,仍是父母之家,但儿媳是夫家未来之主,只要存心不离弃,作好本职能安份,有生育能力者自然成母,先后得传承,成祖,成宗,无有例外。
再说"家"字,家上一个宝盖,就是头顶有遮盖,下一个豕,古当猪,即下有可食之物,又可说只要不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最基本原始生存要素。但这仅是原始资本,因人各自只要有本能,可创造,可购买,可逐渐累积,不差一时,要老来富为真富。
而从古至今女方父母想给女儿找个好的安生之所,即房屋,是多出于一个安字考量,因“安”字是上一个宀,下一个女,即女人可以安放心生孩子,需要在室内安全场所才能有效保护隐私,避免受外界伤害,因此房屋作用只限如此。
因只要无虚荣心,能想到大厦千间,夜眠只睡一张床地方,8小时左右,良田万项,每日也三餐食量有限,而子孝孙贤为实荣,家贫反易得真孝子。
不可否认不争事实,家是女人的,婆婆先是人家女,媳妇也有做婆时,多是男方父母留给儿媳的,这在有子之家从古至今是中国传统,儿媳是第一财产继承人,不需要一开始就急于争夺名份,财产上要名字,当女人尽好份,当好媳妇,做好妻子和母亲,只要不离不弃,自成母传代成祖成宗。
而孝要成全,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却亲不待,因人生无常,因此父母最为先长养儿女孝心,先作什么,后作什么不失道义,让儿女最好不多连累双方父母,不忍心再啃老花父母即算给的钱。
因十指尖尖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当接受了双方父母支助,就算都有相当实力,出一样多,但仍因一开始有分别可能感受不同,而若父母都不给,儿女都不要,就避免有分别二心,不为难别人必少为难儿女和自己。
当儿女有能力,能自强自立,在成家立业之初最好无债一身轻,包括父母人情债,自强不息功到自然成。终得圆满。
而现不少父母能力不是特别足却支持子女买房买车完成首付,但不想人得一想二,纵欲使其永不知足,因这不是一次性投资,有屋必想装修,有车又想车库,而这都是大额消费还需不少费用保养。但完非急需品。
现子女少,父母多有房,单位有房,有租房,均可暂住,而创业需资本,若把父母和自己资本一开始占呆,且让债务缠身,是不良投资不明智之举。
因此我女儿出生,我有知缘,我不是从一大堆孩子中选中了她,她更不是从人群中选择了我当她父亲,这只从佛说知缘,因果通三世,她与我是缘于只有前世今生,或算前世情人今成我女,而我知道父母难保儿百年,女生外相,她将身世在男家,迟早会结婚嫁人(我决不是重男轻女,因我知生男生女关健在父亲),因此我乐接受因缘果。更视她为无价之宝,将只赠不买,让人家也视为珍宝。
因此她既生得女身,我一开始就有一份好存心,有责任和义务把她当女教育,当未来人家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教育,教她从小到大不刁蛮任性,尽量知书识理,将至少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闹得夫家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能安好生才是我的心愿,力求彼此到时各得安乐。
因女怕嫁错郎,因此我保会向她外公外婆一样,仁义在先,不提任何要求,给她设难,让她用心觅真爱,用真心换真情,同教她早知道一个不争事实,命由己作,福自己求,我只乐成全她善非恶,知哓为人处事先后次第,方可修得圆满。
至此我觉得家不单是讲爱的地方,更应是知晓道理,唯真理能服人感人,刁蛮性性不讲理却奢求寄望人家包容不切实际,除非自己有足够任性资本,让人家臣服忍耐,但忍耐总有限度,最好以仁为本,己所不欲,不施于人更好与人相处和谐保太平。
最后诚望父母都通情达理,让儿女觅真爱,喜结良缘,都觉得双方父母可亲可敬,不因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