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枯燥烦闷的学期中期,终于能够安稳的坐下写点什么了。一天夜里,我没事翻看以前的日志,虽不至于太流水账,可总觉得孩子气始终那么重,以至于对这个习惯产生怀疑。再看以前做的很多事,竟然对过去的自己感到惊讶,不由得又心生疑惑:到底是我变了,还是我一直都还没了解自己。在国科大的这半年,看到更大世界的同时,也让自己倍受打击。生日收到两份礼物,一套书,和一套魔方。在没有方向的时候,还是只能读书;刷刷刷的转好魔方,又让我看到了自信的希望。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借用书名:遇见未知的自己。
繁琐的课程给不了我任何动力,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我来说都是生涩难懂,只能囫囵吞枣,然后就要焦虑地应付考试。唯一的收获就是做了一学期的作业终于不再怕烦人的编程了。还是很迷茫自己应该学些什么能学懂又很有用的东西,只好先学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知识:学PS然后P表情玩,学单片机感觉和微机原理很像但是没学懂,学C++感觉和C差不多然后C好像忘光了,此外还勇敢的拆了电脑清灰,并在新年的凌晨装上了内存条差点开不了机。这么一想感觉自己整天都在学习,每次家人问我在干嘛,我都说在学习,最终导致这已经成了一个没人相信的梗。矩阵考试之前,大概因为我这门课学的还凑活,被同学拉到自习室踏踏实实学习了两天,比考研都刻苦,但我还是更向往自由,学习态度也一样,时间地点都不限,这样才能做到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学习的间隙也夹杂着不少休闲活动,读了一本《白说》,白岩松的思想让我很受鼓舞;一本《城南旧事》,有几个不错的小故事。去滑雪场体验速度与激情结果摔得惨不忍睹;年末到五棵松球馆感受北京主场的热情氛围。之所以很少出校门实在是因为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去趟北京城要坐两个小时车,每次都坐的头昏脑胀。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不是一个擅长融入大集体的人,不太喜欢班里的聚会,但是所里的朋友们都还不错,所里班里常有事没事聚餐,我这样耿直的人玩不了满是心机和演技的狼人杀,于是都是烤串的味道。其他的娱乐活动,偶尔打打篮球台球和游戏就不值一提了。
消费观念改善以来,我也成了月光族的一员,想买的的东西说买就买,双十一双十二都买了不少东西,爸妈都说我变了,因为他们觉得我以前太抠门,但我是不认同的,我还是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只是由于生活环境需求的变化适当提高生活质量而已。
可人就是贱,一旦生活舒适又清闲,就会胡思乱想。挺长一段时间里,我烦恼于别人认识我的态度以及别人眼中的我,感觉让一个人愿意了解你很难(大概适合我这种没颜值的情况),交朋友就更难了。既然不能优秀到人见人爱,那还是任性做自己吧,如果不招人待见,那就沉默不必辩解,自己不爱见的人,拉黑不必留情,感觉这是很大的一点改变,我不要做一个所谓的好人了。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经历也越来越多,人际交往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不那么重要了,这可不是件好事,这方面我还需要学会很多,继续保持低调,不卑不亢不谄媚。
有不少朋友今年考研,学期中期也是他们最最煎熬的时期,我不断鼓励他们坚持努力,毕竟去年的噩梦仍历历在目,但也看到了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大概很多事的选择还是取决于自己,外界条件的作用并不大。有个刚上高一的弟弟跟我说他厌学,决定辍学去新东方学厨师,将来到大酒店做厨师,还问我整天只想着学习和考试难道不怕将来找不到工作?我劝了好久无济于事,高中生的年龄,不经历怎么顿悟,虽然说代价会有些大。如果空谈考研的意义,那便是给你更强的欲望和能力,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然后该努力为在国科大的生活画个美美的逗号了,从已经考过的几门可见,国科大的教育还是更注重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的,考试就只是形式了。虽然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连考试都过不了那岂不是什么都没学?(我居然能说出这种话,简直是打自己脸。)
不管过去的我是怎么样的,总是会不断改变的,追求的是稳重,全面,然后自信,开心就好,所以,2017,遇见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