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点评10首

点评者:墨言之。《诗画品红楼》、《撷星集•天汉诗词选读鉴赏》、《武汉诗词论坛精粹》、《楚天散曲》(第三卷)编审。《松竹梅》、《东坡赤壁诗词微刊精粹》(第二卷)副主编。武汉散曲副会长,无弦诗会创始人之一,佳社主编。

七绝·白玉兰花

小心捧出几枝香,绝色偏宜淡淡妆。

一任江南春雨里,人间幽味更深长。

点评:本首重在写白玉兰的神态,而表现物的内在精神。首句“小心捧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玉兰在初春羞怯、隆重地渐渐绽放的神情。第二句一句两折,意象对比,使得意味复叠,神韵浓至。另,本首作品,偏重神似,离物形略远。如果除去题目,使人难以知晓是写白玉兰。因为在春天,其他的花也有本首诗句里的神韵和精神。建议至少要调整一下,增加白玉兰独有特性:比如叶未生,花先发。读古人句子“春来殊爱雪枝香”一句概括了神形意。还可以写其颜色带来的性情(本首淡淡妆并不能完全表现其颜色)。如古人写到淡妆,但还需要别的代表颜色的句子来烘托,见“白帝初分瑶作蕊,素娥只喜淡为妆。看来月下浑无色,却认枝头有暗香”。这样才能起到“体物肖形,传神写意”的作用。因而建议三四句再斟酌,会写得更好。

七绝·春柳

妆点江南一段新,长亭风暖绿初匀。

凭栏摇曳如招手,欲折枝头赠故人。

点评:化柳谐音“留”的意象成诗,妥帖。第三句嵌入神态的描写,引出结句,可读。用老生常谈的意象来写诗,可反过来或侧面写出新意来。由于柳仅仅是留的谐音,并不是代表必须马上折下来赠送给故人才代表挽留。同时第三句柳枝摇曳舒展招手,一样有着留的意思。因而结句 “欲”字表达了等待的过程,此字炼得好。

五律·冬阳

帘外风吹冷,庭前见雪侵。

云中知梦浅,陌上已冬深。

客里青春别,天涯白日沉。

一川斜照暖,醉了故人心。

点评:个见“四平头”不一定都是诗病。本首刻意“六平头”。前三联,句子的前两字语法结构且词性相同,看似四处挥拳,实则强调从不同的地理方位、视觉效果来表达心理活动。另建议诗题为“过冬”为宜。

五律·桂花

随处枝头见,花容是浅黄。

疏疏如有态,点点似无妆。

淡雅三分韵,清幽一味香。

秋风吹作雨,零落旧时光。

点评:托物拟人,托喻较好。另“点点”怎就“似无妆”?无字似乎需要再炼炼会更好。

五律·中秋过苏州平江路即怀

中秋感岁华,灯火已天涯。

梦里残星在,姑苏月影斜。

蹉跎犹做客,漂泊似无家。

一别平江路,相思有几些。

点评:移情入景笔法运用恰当。

唐多令·老宅(刘过体)

梦里雪皑皑。庭中梅欲开。夜凭栏、望断高台。故里而今疏记忆,同草木、掩苍苔。

不见故人来。言愁总不该。这些年,别样情怀。只是别来多少事,留旧迹,落尘埃。

点评:作者写记忆中的老宅,而不是亲临老宅,因而略去一些老宅的具体描述等次要的东西,而将思恋要素结合意象,按其内在的联系连缀起来。于是,本首作品在感情和想象的转移与变化上,呈现出语意间呈藕断丝连、辞断而意联的特色。另,结合前句和后句, “言愁总不该”似乎下了结论。建议此句不如设问“言愁该不该”,留给读者去想象。

鹧鸪天·乡愁(晏几道体)

梦里青苔掩旧门。光阴多少落纷纭。而今明月成知己,从此春风是故人。

偶得句,写成文。平生最爱守黄昏。感时唯寄多情笔,写尽相思一抹春。

点评:本首作品,词味浓郁。首句营造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引出词的主体部分。第二句通感手法,使得意象浮现。上片三四句对仗句漂亮。过片笔断意不断,有明显的宕开感,使人一读便知是另起了一段。结拍词意俱尽,点明主题。

诉衷情令·晚秋(晏殊体)

晚来霜重锁高楼。红叶满街秋。西风最是萧瑟,无故使人愁。

残叶落,暮云收。水东流。奈何秋意,一片凉薄,落笔成忧。

点评:本首从侧面着意描写,对红叶、暮云等物象的轮廓进行渲染,来陪衬晚秋,使主题意味显现。“一片凉薄,落笔成忧”和“红叶满街秋”前后呼应。

行香子·乡愁谁解(晁补之体)

岁月蹉跎,难得闲时。看空庭飞雪飘来。乡愁谁解,寂寞谁陪。感衣儿薄,风儿起,叶儿飞。

半生客里,归乡梦里。更凭栏饮尽深杯。几宵心事,一缕相思。寄月中夜,夜中雪,雪中梅。

点评:一字豆和折腰句运用得当,上片歇拍一字豆带三个三字句并列且递进。过片里字重复,刻意为之,可读。下片结拍一字豆带三个三字句并列且顶真二递进。笔法很好。唯有来字处没有押韵。

定风波·沪上秋深(苏轼体)

十里深秋未染匀,几时回首树如云。淡极始知秋有味,风起,路边银杏落纷纷。

闲处斜阳还照耀,唯美,眼前风景也撩人。郊外此时凉意重,秋好,别离已是近黄昏。

点评:作品中除了秋好一词,其他两字句均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