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学长们回校聚会的照片,发现校园变美了,新的教学楼、新的操场、新的校门,如果不说,真看出是我曾经就读的那间子弟校。照片中偶然露出的原校门口的破旧花坛,唤醒了我的记忆。
我们的子弟校从学前班起步,小学、初中、高中,配置齐全,每个年级有且仅有一个班级。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所有学校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小学、初中、高中共用一个校门,每天上学,小学生们需要在校门口检查红领巾,一个个战战兢兢;初中、高中生们大摇大摆晃进校门,没人检查。
子弟校的老师,大多是这个单位的子弟,和父母都认识,也是看着你长大的,几乎所有小孩子都要经历纠结的改口期,因为从你入学那天起,某某叔叔、某某阿姨一下子变成了某某老师。这还不算什么,比起一直叫姑姑、婶婶、舅舅、大爷,甚至爸爸、妈妈的,我们还是容易改口的。
子弟校的同学们,大多从小就认识,同龄人多是儿时伙伴,光着屁股玩儿大的,绕来绕去都能搭上亲戚关系。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同在一个学校,恨不得全校的同学都能彼此认识。如果你做了坏事,想随便糊弄个名字冒名顶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子弟校的孩子们都很调皮,上蹿下跳,无所畏惧。为了不上晚自习,捅插座、烧保险丝,只要停电,就可以溜之大吉。然后就可以去干老师、家长不让干的事情,打游戏、打桌球、打架……当年受古惑仔影响颇深,男生都想当陈浩南,女生则幻想着男生为自己打架。
校门口那个破旧的花坛,据说要拆了,只好将它和我的青春安放在回忆里,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却没有认真看过一眼的花坛;站在上面狐假虎威检查同学红领巾的花坛;期待或担心“偶遇”那个他的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