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出差路上,用三小时时间完成两篇主题文章,大脑突然穿出一阵酸痛感,可能是烧脑过度,脑神经疲劳了。这个时候就特别想要打开抖音随意刷一刷,事实上,这种无意义的刷屏不能让我的大脑感觉更轻松,如果是在家里,此时拿出尤克里里弹一下或者出去广场跑跑步运动一下,大脑会传递出明确的愉悦感。
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们是否需要一直都保持理性?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学习如何调控个人情绪,如何更好的与他人沟通,如何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在工作中也被要求尽量保持理性,难道感性,就不被需要了吗?
周末和闺蜜见面,看到她鲜活的面孔,聊天说话时候眉飞色舞,生动而明媚,感觉自己也被感染了,很快变得快乐起来。而自己,却始终淡淡的,没有办法拥有这样的热情。嗯,应该是读书太多,过于理性的缘故。
回顾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每天2/3的时间都用在看书、学习专业技能,课程输出和复盘反思上,而用在休闲娱乐、运动上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做感性的,或者让情绪有大波动的事情就更少了。
一直认为这样挺好,因为没有情绪波动说明情绪管理的好呀,可是,似乎生活缺少了一些色彩,都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了。
缺乏了忧伤的蓝,愤怒的红,快乐的橙,思念的黄...
跟儿子一起上课学习尤克里里的快乐,自己弹奏乐器的愉悦,一个人看恐怖电影时候的恐惧,跟人吵架的愤怒,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的色彩呀!
去吧,吵一场有意义的架也是值得的,只是,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去吧,一个人任性一次,把自己交给情绪脑,去做想做的事情,让情绪更加飞扬起来。
之后,再继续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