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黄盆河不但哺育着两岸无数儿女,也为沿河的植被补给了充足的水份。说到了植被,我就想起了大树,那种壮观而令人惊艳的大树,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树龄,更因为她形状的奇特。在我们丁香境内、处黄盆河上游的西柏村,有一座名“柏山”村民组河边的路旁,有一棵百年以上参天大树――大柳树,远远望去葱笼一片笼罩在村边,似撑开的遮天大伞、又似滞留不去的祥云,令人叹为观止。
刚看见斑驳的(西柏村原丁香供销社)代销点墙角,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柳树神采飞扬的雄姿在眼前一览无余,庞大的树荫遮罩着附近的农舍,把眼中的视线分为两色,一色炎日艳阳天,一色斑斓度阴凉。听懂风水的老人说过:“居住在大树下的居宅,树荫覆盖到哪家,就会发到哪家”,不过这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不足为据。
急步走近这棵大柳树,只见枝干虬曲苍劲,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主树干一人高之处,突然分成三个方向成托掌形向上延伸,枝叶茂密,如一把巨型大伞,矗立在河边的公路旁,紧围着树干向四周延伸的枝丫,好似伸出的如来神掌,从树干处罩向河床中间,下垂的枝叶几乎接近河面,在风的促动下,从水影里能看见似乎向路人频频招手致意的画面;她神奇的超越村庄的屋顶、在公路的上空盘扎,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奉献了几十平方米的荫凉;此时大脑里恍若间有一种铺天盖地的气势在幻觉中蔓延;这些相互依靠的枝丫,如同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他们相互依偎,和谐相处,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站在树下,火热的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散发着一条条耀眼的光芒,枝叶在风中摇曳婆娑,数丈高的的树梢,如同插入了高空,直冲云霄。三根粗大的树干昂首挺拔,似乎能扶摇直上蓝天,她更像村庄的最忠实守护者,凌空无私展开她温馨的绿臂,将身边的房屋轻轻地搂在怀里。这棵柳树不是我们河边常见的垂柳,当地人都称之为大柳,树叶细长,中间略宽两头稍尖,密密麻麻的长在树枝上,亦显得繁荣茂盛,一条条如小鞭炮般的树籽,从绿叶间隙中垂挂而下,随风飘荡,好像是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在喜庆中为她点燃。
在这棵大柳树下开店的老板储营告诉我,这棵大柳树已有近一百二十的历史,树身的分枝处向外突出,需几个人的合围;特别是夏天那些茂盛的枝叶给当地的人带来了舒心和快乐;虽然下雨因雷电的关系不能在此躲避,但夏天这里可就是行人过客歇脚纳凉的好场所,附近的人每到夏日的黄昏,在大柳树下围坐一起,家长里短、天南地北的喜笑畅谈;或家中的手工活,拿到树荫下完成。伸入河中的树荫为家庭琐事而忙碌的洗衣、洗菜的女人们带来了一夏的清凉。清澈的山泉水,悠然的穿过这片树荫,顺着新建的防洪大堤,一路欢笑而去……
大柳树所在地的柏山组,座落在西柏村的东南部,是去大家所熟悉的丁香农耕文化摄影基地的库山村,石台四大名茶之一“屋脊坡”产地林茶村的必经之地。沿鸡冠山的乡村公路向里延伸,有绵绵数里相连的乡村人家,村民组有上、下井、柏山之称,至于为何用上、下井做为村名?这里流传着一段经典的民间传说,以待后述。
这条我曾无数次匆匆而过的路,却没有一次静下心来在这棵树下逗留,如果不是这次偶然产生对大柳树拍照的灵动,也许永远不会发现她饱经沧桑的年轮和她雄伟的尊容,在我的脑海里也只知道在西柏老供销社门口的河边,有一棵大柳树,傍河依路年年守候。
其实这个超越百岁的老树,如一缕缕乡愁,深深地寄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中,她寄予了这座村庄几代人的情感,她不仅是这座村庄的守护神,更是这座村庄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百多年的风霜雪雨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抵御洪水和狂风的侵扰,把全身的爱无私奉献给这里的人们,乃至很久很久以后,浓浓的情感已化为永恒的乡愁,一代代相传。就如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所述:“乡愁是一张火车票,乡愁是一张邮票”……居住在这里或必经此地的库山、林茶的人们,乡愁就是这棵大柳树,因为见到了这棵如同遮阳伞的大柳树,家也就咫尺之遥。
如今,这棵大柳树,收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进行了修复和保护,靠近河流裸露的根部,在坚固的水泥土重重保护下,这片“乡愁”会更加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