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给孩子们讲期末试卷。放学,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数学错了3分,真不应该,因为我看错了。”
“说来听听。”
“有四个图形,问题的是从前面和右面看是一样的?结果我选错了,我当成是前面和左面了。”
“嗯,那真是不应该。”
“要不是这道题错了,我就能往前提好几名!”女儿有点惋惜。
我们继续走着,朋友和孩子在后面。朋友的孩子漏答一道题,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朋友觉得这个错误不能原谅,有点不解地跟孩子说这件事。孩子也很委屈。我们一起上车出发。
朋友下车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们以前遇到这样的题都是问右边,很少问左边,所以我就错了。”
“宝贝,听到你这么说,有点像找借口。”我觉察到了女儿的变化,有时身边发生的事对孩子还是有影响滴!
“本来就是这样,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女儿辩解道。
“你希望妈妈怎么做,是在考前让你做些卷子吗?因为这样你见到的题型多了,你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还是说,你告诉妈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可以怎么做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啊!我不要做卷子!”女儿有点不悦,显然没有注意到我后面的话。
“妈妈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会责备你,但不想听到你为自己找借口的话。这一次错了,没有关系,我更希望你能从这件事情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去想办法。”
“嗯..嗯...” 女儿托着长音下车了,显然没有听进去,只是听见了。
我拉着女儿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妈妈不是在批评你,妈妈是在跟你说话,我不喜欢你刚才回应我的方式。”
“怎么啦!”比刚才好了一些,但仍然不太想听。
“亲爱的,妈妈在帮你,你对帮助你的人要尊重,我希望你想想妈妈的话。”
“嗯!”女儿看着我,目光温柔了许多。
......
晚上,我问女儿:“中午说的那件事,你觉得学到了什么,可以怎么做更好?”
“我以后得细心、认真些。”
“嗯!怎么细心呢?具体一些会是什么?而且这个好像不太好衡量。妈妈需要你制定一个具体的、可实施的。比如,数学暑假作业我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量做到不错题。”
“嗯,那就按你说的吧!”
“或者等你想到更好的,咱们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