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说话算话,做不到的就不说,说了就一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前面对“信”聊了不少,这里就不多聊了,这个字“义”想聊一下,这个义字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合适,恰到好处;另一层意思是仗义,付出,侠义,这里我理解为适宜,恰当,因为孔夫子一直是强调中道而行,所以,用适宜更贴切些。因为我们讲信,也是做的到的才讲出来,做不到的千万别承诺,那么信近于义,即近似接近于适宜、恰当,这里其实值得我们注意,那便是适宜,是谁适宜?是让别人适宜吗?是让我们自己适宜。我的老师冯学成先生常讲,我们要在自己的能力半径范围内作事,这就是适宜的边界,不要超出这个边界,只要不超出这个边界,就是适宜的、安全的,就不会出现大麻烦。若出了此边界那就不好说了,比如您只有一百万,但却要去做300万的生意,那您的未来确实就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情况。所以,要使我们自己适宜才行,不然麻烦多多,这里说的是对信而言,其实不仅是面对信如此,在人生中处理很多问题都是如此。
言可复也,即可以兑现,刚才讲了,我说的话是能力范围所及的,这是前题,所以肯定就容易兑现。老是说话不算话,那就麻烦,别人对你就失去了信心,整个人事关系也将会变的越来越糟糕。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是个人内“诚”、“内敬”外在体现。通俗一点讲就是管住自己的五官及手脚,这个恭还不仅是简单说说的,这可是一个功夫。我们在大街走路能不能不东看西看一直平视着往前走,我们看见美女,看见稀奇事能不能少动点心,不那么激动。这个功夫也也不是一下就能练出来的,没有思想的坚定、没有内心的安静、没有长期的自我训练是很难做到的。恭近于礼,恭的外显接近于礼,或者叫符合各种规范,那便远离耻辱,因为符合各种规范肯定没人看不惯您,而是都能与您和谐相处。这样也就没有耻辱了。
另外,这个恭,虽是外显的,大多运用于与人交往之中。其实最重要是自己对自己的恭,因为恭是外显的,内在的一定有个“诚”、“敬”,没有这个“诚”、“敬”外显出来一定是假的,我们可以在一些社交场合和单位里观察,求人办事而显出来的恭与由“敬”而生出的“恭”是真不一样的。我们说慎独就是在自己处之时,管住对自己的恭,我们说传统文化没有知识可讲,讲的都是修养同时更是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内德。所以讲我们需要去实践,不仅是了解和知道。
说到这里顺便聊下学习与实践,也就是知和行,这也是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和感知的问题。刚才说的恭,我们知道了,明白了,但能做到吗?肯定不能,为什么?知到行还差的远着呢?我们在学传统文化时必须注重行,知好似我们修一幢大楼,设计院出了一张建设计图,但真正修建超来,那得还要多少工序啊!知容易而行实难,但不行难有真知,不但没有真知而且还会增加我们的傲慢心理,故而,“行”与“知”相比则更显重要,很多道理,我们从小就知道,但真理解,可能非要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我们才会有所感悟。同时,这个“行”还不是说我们马上要去做件事、创业,经历一些突发事件,那是因缘而定的,存在不可预知和不确定性,但有一个“行”是可随时进行且在所有具体行为之先,这就是调整好我们这颗容易躁动的心,这是一切“行”的基础。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的解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这里我就不一一列出了,仅聊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因为信与恭做的很好,所以便不会失去身边相守相亲之人,这个亲不仅是亲人也包括朋友、同事等良师益友,那么这样的话就会离自己初衷不会太远。
这一整句讲的其实就是为人处世之道,信、恭是因,不失其亲和可宗是果。种善因,得善果,做好我们自己,修好我们的内德,我们的人生也必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丁酉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