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并不太冷,可在偏僻山村里牛子一家却特别凄凉。父亲查出癌症晚期,15岁的牛子要承担起家里顶梁柱的角色。这一年牛子辍学了,村里的工厂见这家可怜便收下了这个未成年的学徒工。
刚进工厂牛子啥都不会,一句话也不说。虽说同事都是比他年长的村里人,牛子感觉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整天不是谈论天气,就是村里的七长八短,一点也不感兴趣。这时正好是工厂的旺季,订单多、时间短,每天都得加班到十一二点钟。还好有加班费,相对来说还算公平。可刚进工厂的学徒工资低的可怜,每天才八块钱,就这八块钱牛子干得很带劲。原先读书是要花钱的,现在牛子挣钱了。
父亲查出这病后,爷爷整天带着父亲四处求医,母亲没有文化,在家务农。这就是牛子一家,也是牛子不读书的原因。其实牛子喜欢读书也很上进,每次考试都拿"三好学生"回家。自从不读书后,班主任来过牛子家,劝家里让孩子继续读书,家里也想让孩子读书,可家庭条件实在是......
牛子默默站在一边,泪水同家门前的溪水静静流淌。
三个月后暑假来了,工厂也到了淡季不用再加班了。儿时的玩伴终于又能相见了,每次在一起牛子都觉得跟他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远了,他们谈论的不是学习,就是学校里的事儿,而牛子不再是学生了......
空前的失落,牛子自卑了。可牛子不服输:凭什么他们能读书,我不能啊!15岁,要强的牛子要读书!
牛子跟家里说要读书的想法,爷爷同意了,本来这时候的牛子应该在学校的,只是家庭的原因委屈了孩子。跟班主任说要回学校的想法,一听要回学校,高兴的班主任立马向领导请示。
暑假后,牛子揣上打工挣来的一千二百块钱,骑上陌生又熟悉的自行车上学了。路上微风轻柔,牛子奔向得不是学校,是希望。
开学后,要读初四了,意味着马上要中考了。可牛子落下了很多功课,班主任召集各科老师一块给牛子补课,牛子也很用功,寒假之前就把落下的功课补了回来。这学期牛子过的很充实,很快乐。
转眼间就要中考了,牛子压力太大失眠了。细心地班主任发现后,找牛子了解情况,敞开心扉的牛子道出了原委:其实以现在成绩,牛子很难进一流的高中,而牛子认为只有考进一流的中学才能进更好的大学,才会有出息,赚大钱不再让家里受苦挨穷,才会给家里带来荣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现实的残酷,压垮了15岁的孩子。
班主任悉心疏导:
未来的事还没发生,你怎么知道不可以。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先别杞人忧天了。再说了,谁说只有一中是好学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好学生哪来的好学校!如果现在放弃必将失败,而且是做人的失败。好学生是做人的成功,作为班主任能确定的是,你是个好学生!
2004年的夏天特别的热,校门外家长期盼的眼神不住的凝望。铃声响了,中考结束了。考生们如释重负的走出考场,人群中有一考生,右臂佩戴孝章,没有家长来接,独自向黄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