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着八面不透风的公交,一会一个急刹,一会来个快速转弯,一车人跟着一起左摇右摆。一个红绿灯一个红绿灯地等,总让人生出几分不耐烦的情绪来。然后就开始各种设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买辆自己的小车,这样就不用受这份罪了,各种香水味,汗味,食物和尾气的味道夹杂着,对于一个晕车的人来说,即使是乘公交车,也没学会享受这种丰富的滋味。
有辆自己的车吧,也不是说开就能开,上下班堵成什么样子,有时候为了找个车位,半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儿呀,没车的时候总爱操这些个心。反正又纠结有车了会不会更麻烦了。就像女孩子长发的时候羡慕短发的,直发的时候想做成卷发,来来回回在心里使劲折腾个遍。
再看看地铁,速度快了不少,环境也比公交好很多,一则还未普及,二则零时的地铁票也挺愁人的,一个疏忽就忘了自己放哪了,辗转几条路线,就得使劲过安检。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坐得多,电子信息时代,讲求一个眼疾手快,至少得认识那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字,老年人进进出出真的会懵,不过路线熟了也就好了。
以前,学校里学生骑自行车的都不是很多,中学时代,都是天没亮起床,步行个一两小时,才到学校。要不学校就会让学生下午返校,预留足够的时间;后来,渐渐的离得远了,就有三轮车来着三五成群的学生回去,然后老师三令五申的不准坐三无车辆,操碎了心;不同城了以后,开始选择火车,客车,面包车出发,遇到水路,说不定还坐船坐艇走;更远的城市,可能就是空中飞人了,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到达了地球的彼端。
学校的大小也随着学段不断变化,中学,校内几乎不骑自行车。大学了以后,大部分的人都会去买辆自行车代步,近些年来,电瓶车也展露头角,不少学校也开始提供校园公交了。少部分的人,直接开着私家车出行。
在各种鸣笛的声音里,我最喜欢脚下生风的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和走过的每一寸土地说说话,和每一棵植物打个招呼。然后和同伴和自己进行沟通,在渐渐变累的过程中,对生命会有新的感悟。并且,不断地鼓励自己进步,变成更好的自己。
没接触过城市交通时,不懂看红绿灯,不敢过马路;以为公交随叫随停,对公交站没有概念,不知道回程要在对面坐;不同路程不清楚公交卡可以进出们时都刷;不知道火车站的安检哪怕进去后出来,还是要再次被检一遍。
交通工具不断发展的同时,通信工具也随之更新换代。小时候没有电话,喊大人回家吃饭都是站在一个小山坡上,声音能传递得很远很远。后来,有了电话手机,qq微信,人们的真实距离隔得越来越远。而孩子们也随着车辆去到了远方,所有的念想都从电波里传过来。那么多背井离乡的人,那么多留守的儿童,期待着归途,又对前路憧憬着。
交通工具缺席的那个年代,四世同堂一起生活,可能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大家心在一起,人在一起。今天,乡村的人们分散在祖国各地,全家人一起过日子可能手指头数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