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点映,三个小时,观影前不建议大量喝水,考验膀胱。
首先,咏梅老师凭借此片获得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主角,可喜可贺。
两个亲密的家庭,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因为一次意外,一家失去了孩子,开始了漫长的逃避。时代大背景是计划生育,下岗,失独,很多的社会问题,折射在两个小家庭,一群善良的人身上。
观影前看了很多影评,“掌声雷动,泪如雨下,全场啜泣”,被誉为新时代的《活着》,所以是抱着朝圣的心情去的。
结果一滴眼泪都没掉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泪点真的很低,但是这次完全哭不出来,除了最后为了见好友最后一面夫妇俩回去医院跟友人拥抱那一段觉得眼酸,其他的真的没什么感觉。怎么说呢,或许是我的观影水平不够,生活阅历不足,我觉得还不够惨烈,很多问题点到即止,隔靴搔痒,不够痛苦,不够惨烈。
什么叫惨烈,关于计划生育,推荐看看莫言的《蛙》,真的看着书都会流泪,里面好多故事都是平淡的叙述性描写,但是都让人痛彻心扉,又无比愤怒,最后又很悲哀。这类题材,这个事情,不就应该是这样吗?
电影前半情节太慢,或许是故意为之吧,很多长镜头,慢慢推进,可总觉得代入感没那么强,一直在旁观。直到最后算是大团圆吧,索然无味。
关于这部电影可说的太多了,但是我想重点说一下演员。
王源演的是失独夫妇领养的孤儿小男孩,青春叛逆期,性格孤僻,无法融入家庭。这个角色开始很让我排斥,不喜欢这样的电影里看到流量,不伦不类。但看完后我觉得他的演技居然还不错,被父亲抓住胳膊,眼里的泪,不逊,无奈和倔强,和老戏骨们的搭戏并没有多少违和感。
然后说杜江。演技差评。整部电影里,老戏骨们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任何一位都是,眼神有戏,情绪带感。杜江演的这个角色,就是平安长大的那个男孩。他无意一推导致了另一个男孩被溺死,另一个家庭就此破碎,自己的父母也背上了良心的十字架,母亲因此后半生变的恍恍惚惚,最后脑癌去世,此为背景。
他一出场是一个高冷帅的医生,很冷静的描述了一下病情。我就以为他仅仅是客串一个医生,没想到他还是病人的亲儿子。这位大哥,母亲脑癌扩散生命垂危,您这冷静的过分了吧?全程看不出什么情绪,就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眼神平淡的高冷医生。
最后跟跟干爸干妈坦白往事,说出当年他们的儿子是被自己推了一下才掉进水库淹死的,这么残酷的真相,应该是整个电影的一场重头戏。我期待着你演技爆发呢。结果,讲述平淡,情绪完全不符合台词啊。他说他心里的一棵树,一段最隐秘的心事,因为自己的过失最亲密的好朋友溺死了,一个家庭毁了,那么你的愧疚呢?你的自责呢?你的救赎呢?你心里的树压的你喘不过气,你说出来的时候连眼泪都看不出来,也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就低着头抱着热水杯背台词呢?然后得知干爸干妈和自己的父母早就得知了真相,是为了保护他一直隐忍不说,为了让他平安快乐的长大选择遗忘和掩盖,双方父母的这份爱,这份宽容和对他的保护,足以让任何一个面瘫动容吧?可是他的表演,变化的只有背台词的语气而已。
强烈差评,感觉他毁了这部电影最大的泪点和感情爆发点。
以后别再光骂流量明星没演技了,没流量的科班也有演的差的,不可一概而论啊。
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