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密斯朱说"今天下午我们做了留英团的说明会,预计今晚会有一拨电话袭来,先给大家透个信儿。"听到电话二字,爸妈两眼放光,满心喜悦。
爸爸从上周五就开始念经,每天8点充满期待地说今天会不会打电话呀?临近9点,心灰意冷地说又没有电话。可想而知昨天的这个信息给了我们多大的希望。
于是我俩就等着盼着,突然觉得两个人像暮年老头老太一样守在电话旁等着儿女的问候。8:35的时候电话真的响了。我兴奋地对爸爸说来电话了。
只听到电话那头姑娘对老师"英国我不去"就挂啦,盼了几天的电活就听到这五个字。爸爸妈妈都没叫,电话就挂。那突然坠入冰窟的心只剩下冷笑罢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俩再不敢奢望有你的电话。
当孩子这么冷漠对面对热情似火的父母,突然感觉有点束手无策。会有疑问,这正常吗?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哪儿出了问题?真想立刻问密斯朱。但我没有去问,自己的孩子永远只有自己最了解。当然现在我不敢再说对她十分的了解啦。羽翼渐丰的姑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和当年的我。大学时我还会因为想家哭鼻子,而11岁的她已经完全不想家啦。
上个大周回来的时候我问姑娘,如果有人提供资金供她上学和衣食住行。她会不会还需要一个家?妞的小脑袋倾斜在我的身上说需要的,因为家就像一个港湾,不然的话,会觉得自己像个流浪汉一样。
家就是那样一个温暖的、舒适的,想回就回的地方。但是成长的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和它紧密的连在一起,只要知道它在就好啦。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这么远远地看着,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