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激烈让很多人都深切地感到“本领恐慌”。资讯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各种教育培训充斥网络,海量的资源吸引人们投入知识的海洋。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自不必说,除了课堂还有各种班。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也离不开学习,各种广告宣传使人觉得好工作、好机会在向你招手,不学习分分钟就会被社会淘汰。
学习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美食、乐器、健身等早已是大陆货,各种理财培训网络上热火朝天,各种“师”的零门槛描绘着美好的人生图景,于是很多人饱含热情地投入其中。
有人说,学习不是好事吗?充实头脑、提升自己,还能尝试人生的不同方向。愿意学习自然是好事,至少说明了你还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怕的是只有三分钟热度。
周末搞卫生,孩子房间初中时的萨克斯放在墙角已落上一层灰尘,吉他也成了近一年未动的摆设。想当初报班学习,每天他都爱不释手。
古人讲“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或者说是一种普遍的性格特点,有些信誓旦旦想健身的人,立马置办全套的运动设备,买几千元的私教课。想学钢琴的人,一开始就买最昂贵的乐器,请最好的老师。但大多数人最后的学习结果都不甚了了。当初孩子学萨克斯,他的老师教的十几个学生中,能坚持一年的只有两三个。
这种激情下的学习冲动,往往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的是假学习之名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与学习产生链接给了他们一个好学的面具,一方面安慰自己,另一方面也为更好地示人,而那些不计成本的买买买也只是释放内心的拥有欲。就像只买书不读书,“有了”心里才踏实。只不过三分钟热度带来的只能是假象,所以还会不停地变换学习的对象。
头脑一热的冲动注定不能持久,没有深刻的认识、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虎头蛇尾是大多数“学习”的结果。如果有了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想做点事的冲动,要学着先放一下,过一段时间如果还心心念念,再考虑行动起来,那样的话坚持的可能会更持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