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早上重温阳明心学,希望从中找到内心的力量。看到四句教时颇有感悟。

    王阳明天泉证道有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一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讲的是世界观。世界观是解决我与世界、与天地、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阳明心学看待人与天地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是天人合一、阴阳合一,是取消矛盾性和独立性的,讲究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认为善和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

    第二句,有善有恶是意之动,讲的是人生观。人生观是解决我与我的关系,人生最困难的其实是我与我的周旋,即如何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一念意起,然后知道善恶,知道光明与黑暗在哪里,那我与我的周旋就成功了,我与我的矛盾就解决了。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心的良知,良知觉醒皆可成为圣人。良知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良心和道德自律,而是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与灵性的自觉。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讲的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族群的相处智慧,在这些关系中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在价值冲突中如何取舍?这种知善恶的价值判断就是价值观。这种善恶的标准首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知行合一,来源于事上练,不能躲避,碰到事情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行动和执行里头,发现自己的良知之心,以内心的良知作为最高的指引,而不是外在世俗的标准。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讲的是方法论。强调致良知的方法就是要落实到行动层面、实践层面,要知行合一、事上练,在做事的过程中去修行,就是处处格物,处处反省。不经历困难、挫折得出来的“致良知”,不经过烦琐事务磨练出来的“致良知”,不是真正的“致良知”。

    即便是王阳明,也难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反思,不放弃终极的光明追求,人才走上了一条光明的成长之路。他经常讲一句口头语,叫“常快活是真功夫”,就是既要致良知,同时又要满足人性的需求,让自己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就是,既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又可以做到内心不动如山。

    重温阳明心学这四句教后,心中又多了些许光明与坚定,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就是事上练,处处觉察、反省,越是遇到情绪波动的时候越是能促进自己成长、修身的关键时候,让自己内心中良知的烛光照亮黑暗,保持不动如山的宁静平和,活出“常快活”的身心灵状态。

                                        ——摘编自郦波著《五百年来王阳明》第316-324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676评论 0 15
  •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天气晴35℃ 首先对自己说一声生日快乐,让自己有好的心态去面对美好的明天! 写日记并不...
    陈贺雄阅读 1,254评论 1 0
  • 文003/Echo 今天来说说这部略小众的影评,小众到我都快忘了影片的大致情节,只隐约记艾德里安•布洛迪木讷地站在...
    炸鱼电影阅读 3,846评论 1 2
  • 人各有不同,但长在最顶端的大脑生理结构,理当差不多,组织形态一样、成分一样。据说爱因斯坦的大脑因为其罕希惊世的天才...
    葵和海阅读 2,435评论 0 0
  • 这是今天早上看到的一篇公众号的题目“坚持本身,就值得骄傲”,我因为喜欢就记录了下来,我有随手记自己喜欢的句子的习惯...
    花手鞠阅读 2,701评论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