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影视剧《我的前半生》今天晚上迎来大结局。
贺涵为了保护唐晶,主动承认是自己泄漏资料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罗子君为了保护唐晶和贺涵声誉,找到凌玲,“威胁”她说出真相;凌玲为了保护陈俊生,坦白了自己诬陷罗晶的真相。陈俊生一方面想要袒护凌玲,一方面又对贺涵、罗晶无比内疚,默默承受外界对他的职责。
最终唐晶留在了上海。子君去了深圳开创自己新天地,贺涵脱下金领来到深圳海边做了一名普通的渔夫。彼此,等待再次相见。
虽然设置开放式的结局,但是无来由地,大家都认为子君和贺涵一定会重逢。在经历了背叛与被背叛之后,在勇敢表达心意和勇敢走出困境之后,两个人一定会走在一起。
其实在剧情进行到后半段,贺涵在帮助子君走出困境的过程中互生情愫,一个问题开始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贺涵和陈俊生,本质上有区别么?
诚然,陈俊生和子君是领了证的。大红钢印一戳彼此此生不得辜负。婚后,陈俊生负责赚钱养家,子君负责貌美如花。两个人的生活轨迹越隔越远,没有共同语言,也不再是无话不谈的枕边人。于是陈俊生出轨了自己工作上的好帮手,善解人意的凌玲。
再看看之前的子君。购物狂,挥金如土,狂妄不可一世,任性缺乏教养。坦白讲,陈俊生也挺可怜的。工作完累成狗,回家还被各种纠缠,身心疲惫。
虽然陈俊生说,他爱上的别人。这是婚姻终结的导火索。我想,如果没有凌玲,陈俊生还会遇见另一个“知心人“,或者他会行尸走肉地烦闷苦逼生活。本质上,全职家庭主妇的子君,是一个不成功的妻子,这也是她婚姻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为,两个人都不幸福。
贺涵呢,前半段真是个完美人设。对女朋友体贴入微尽心尽力,能力强、颜值高。但是当唐晶去香港,他与子君越走越近。最后,答应了唐晶的求婚并主动提出结婚,还向子君告白。这尼玛绝壁是脚踏两条船呀!
甚至,在被唐晶怀疑的时候,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话希望圆过去。
说好的专情男主角呢?
编剧给予了我们的男主足够的宽容,为他铺垫了一个又一个借口:
他和子君接触的时候,正在和唐晶闹分手。
他是不愿意伤害唐晶,所以才向唐晶求婚。
他不愿意伤害唐晶,所以才编造一个个借口。
终于他愿意表明自己的心意,这是因为他勇敢。
他没有想过,背叛就意味着伤害?任何借口都掩饰不了!
同样一部影视剧,对待同本质的行为评判标准前后完全不一致,实在匪夷所思。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在我们处理现实感情时,我们到底到底该不该勇(bei)敢(pan)?
这让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些人。
一个朋友,有主见。谈过几个男朋友,宁缺毋滥。最后选择了一个我们看来“配不上”她的男人结婚生子,日子过的甘之如饴。
男人家庭条件一般,长相一般,身材高大魁梧,摄影师一枚。比起朋友的前男友,硬件条件差了几条街。但是朋友就是喜欢他有主见、男子汉气概。现在小日子过得简单有趣。
她选错了么?
一个亲戚,学历不高,结婚后生子。婚后一直委屈自己,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朋友圈放弃了一切专职带孩子,贫穷、无趣,且没有希望。她想改变,跳出这段婚姻,周围的人都劝她,你的学历不高、条件也不好,日子嘛,哪有一帆风顺,将就着过吧。
她该接着忍么?
回到这部片子。如果陈俊生委屈自己将就着过,如果贺涵压抑自己就此和唐晶结婚,这真的是最好的结局么?
如果这样,子君也许永远都是那个幼稚的阔太太,唐晶也许永远都努力压制自己,让自己成为贺涵想要的样子,更别谈累成狗的陈俊生和骄傲不知柔软的贺涵。
经济学里有一个说法叫“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有效率的、更优化的。
翻译成人话就是说,陈俊生追求“真爱”(这里就不谈凌玲是不是真爱)后,子君的状态变好了,陈俊生自己也变好了(或者持平);贺涵追求真爱子君后,贺涵变好了,唐晶变糟糕了和贺涵正负相抵,子君也变更好了。所以总幸福感增加了,这样的变化就是好的!
所以,陈俊生并没有那么糟糕,贺涵并没有那么好。他们都是为自己拼命地奔着。人这一辈子不容易,为自己奔奔,又有谁敢说,是对还是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