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白天忙得天昏地暗,便精神涣散;到了夜晚,人睡着了,什么念头都不乱生,精神便归于一处。这时候啊,书读得好的人,胸中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读得一般的,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所以知为文士庐。”
环橱皆书也,环床皆书也,环桌皆书也,埋在书籍中,如埋在书山里。
明朝谢肇淛曾经讲,好书之人有三病。第一病是,“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曜,骊牝之外,一切不知”。买了新房,有些人要专辟书房以示风雅,房有了,书也花钱买了,买的都是精装书,可是,一本也没读过。
第二病是,“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实这与第一病类似,都是求书多,舍得投资购书,稍有不同者,书他还是读的,并不全然当摆设,只是一个人读啊读,从不与人交流,从不与人讨论,从不把所学用于生活。书读完,就算完,然后把书束之高阁。这般人,不是读书人,不过是装书的橱柜。
第三病是,“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知道分子。天文地理、化学物理、医护生理——天南地北,无所不知;古今中外,无所不侃。跟人聊天,没有他不知道的,却有一样不知道:您对这事怎么看呢?知识有一万,见识无万一。
读一本书,读完后,要合卷想一想,这就是思考。然后,是思辨。所读之书,事实站得住脚吗?观点站得住脚吗?与历史、与现实合拍吗?这就比思考更进了一步。比思辨层次更高的是思想,树立自己独特的观点,更进一步是建立系统化的理论。
什么都看了,什么都忘了,根本不去思考,则其读书,恰如老学究,读了那么多书,却“字字化为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