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闲事”,是文明社会最美的自觉

       山东小伙在考试路上与网约车司机救助突发疾病同学,虽错过语文考试,却收获了公众的赞誉与补考机会。网友那句“管了一桩‘闲事’,将名字写在了人生最亮眼的位置”,戳中无数人的内心。在世俗认知里,这或许是桩“闲事”,但在文明社会的坐标系中,它恰恰是人性光辉与责任担当的闪耀时刻。

       有人认为,“闲事” 意味着无端卷入他人事务,耗费时间精力,甚至可能惹祸上身。这种观念背后,是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主义作祟。然而,社会是一张紧密相连的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节点。若人人对他人困境视而不见,社会将变得冷漠无情。那位山东小伙若选择对发病同学置之不理,他或许能顺利参加考试,但内心的愧疚与不安可能会伴随一生。反观他的选择,虽暂时耽误考试,却诠释了人性的温暖与责任,也让我们看到,管“闲事”不是负担,而是一个人高尚品格的彰显。

       管“闲事”,本质是对社会责任的主动认领。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到疫情期间无数志愿者逆行而上的无私奉献,“闲事”背后,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成为社会痛点,那些伸出援手的人,正是用行动打破冷漠的坚冰;当陌生人遭遇危难,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正在用善举传递文明的火种。这些看似是“闲事”的举动,实则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它们汇聚成温暖的力量,托举起整个社会的文明高度。

       当然,鼓励管“闲事”,并不意味着盲目行事。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恰当的方式施以援手,才能让善意更好地传递。同时,社会也应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为热心助人者撑腰,让他们在管“闲事”时没有后顾之忧。就像山东小伙获得补考机会,这不仅是对他善举的认可,更是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正义与善良,永远不会被辜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管“闲事”的勇气与担当。每一次对“闲事”的关注,都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唤醒;每一次善意的行动,都是对文明社会的添砖加瓦。管“闲事”,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文明社会最美的自觉。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主动伸出援手的人,让善意与责任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流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