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渔老师布置作业,母亲节写一篇我的母亲。几次提笔却几次住手,因为母亲在儿女心中的重,哪里是我一支单薄的笔,能描绘得出来的。我只能尽量试试,白描一下我的母亲,我最爱的人。只盼望能描摹出她一分,便也是个安慰。
其实小时候,我对母亲是有意见的,因为母亲不苟言笑,与我和弟弟沟通甚少。因为母亲工作繁忙,顾不上照顾我和弟弟。甚至因为母亲朴素,不肯穿美丽的衣服。
可是长大了,自己成家了,当我结束一天的工作,踏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里,再投入到烦乱的家务中,望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忽然就明白了母亲的辛劳。那么忙碌的母亲,她哪里有精力去打扮自己,哪里有精力去与儿女说笑,又哪里有精力,把一切都做得尽善尽美呢。
母亲是不易的,大学毕业支边,远离父母家乡,来到这个曾经荒凉得一塌糊涂的小城,生了我和弟弟。那时候父亲也不在身边,没有人帮她,她是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而这个家,并不像现在,高楼广厦,管网畅通。那时候,都是带院子的平房,没有暖气,家里要靠点炉子烧火墙取暖。那时候没有燃气灶,厨房在院子里,做一顿饭,要提水、生火、拉风箱、铲炉灰。那时候没有全自动洗衣机,都是小板凳洗衣盆搓衣板,脏衣服一件一件地搓洗,一盆一盆地打水漂干净。那时候市场贫乏,母亲为了改善生活,在院子里种菜养鸡,炙热的阳光晒黑了母亲的脸,辛勤的劳作粗糙了母亲的手。那时候没有大礼拜,一个星期只休一天,那一天便是永不停歇的劳动节。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撑着单薄的臂膀,担着繁重的家务,养着一双儿女,个中的苦涩艰辛,现在的我们难以体会。
即便家里那样忙碌,母亲依然无比热爱着她的职业。母亲是个教师,是个认真得一丝不苟的人,常常沉浸在工作中忘记回家,因此我家的炊烟是冒的最晚的,经常是家家饭菜飘香了,母亲才刚刚进门。而我和弟弟已经饿的驴打滚了,总是眼巴巴地盯着锅,盼望着里面“嗖”地变出饭菜来。母亲很忙碌,忙着她的课,忙着她的班,忙着她的学生们,经常是忙得忘记了儿女。弟弟四岁就自己钉扣子,那时候弟弟只辨形状不辩颜色,结果一件素素的男孩衣服上,花里胡哨地嵌了一溜颜色各异的扣子。现在每每回想,母亲的眼里,都会含着泪花,也许在心底,她是觉得对不住孩子的。
最有口皆碑的,还是母亲的善良。母亲谁的忙都帮,发自内心的帮。周围的人,都或多或少受过母亲的益。那时候的人爱串门,每到晚上,我的家里敲门声不断,总会有学校的人来呜呜咽咽向母亲诉苦,或同事闹意见的,或找不上对象的,或刚分来没地方住的,或借钱的……于是母亲忙着给人调解矛盾,忙着给人介绍对象,忙着帮人往我家搬铺盖借住,忙着省吃俭用去接济别家。等她忙完了,我和弟弟早就睡着了。母亲一直延续着她的热心,记得我头一天上班,是自己去报名,而那一天,母亲正领着职高的孩子,四处推荐着帮他们找工作。
母亲退休后,便把她的爱与精力,全部的投入到儿女身上。我和弟弟天各一方,她便火车飞机上的辗转着,一如既往地,哪里需要哪里搬。为我们带孩子,省吃俭用攒钱贴补我们的生活,不遗余力地体贴着自己的孩子们。
在我心里,母亲虽然没教过我和弟弟,但母亲一辈子都是儿女的老师,她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我们的善良朴实勤劳,正是继承了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这是母亲给儿女的,最大的一笔财富。
这个白描的毫无技法的小学生作文,不是最好的文章,却是我最真实的母亲。我很感激这个节日,很感激粟渔老师的作业,能让我如此静下心来,为我的母亲留一段文字。爱你,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