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个好儿媳胜过一个好儿子。
(一)
婆婆是先生阿妈病逝后,公公再娶的,但二人感情特别好。
我和先生刚结婚没几年,平常又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所以我一直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直到去年底公公去世,我和先生回乡下长住陪婆婆。
仿佛冥冥中有天注定,几年前刚学佛时,偶有听到姑奶奶和叔叔谈及婆婆不好相处,某些方面做得有点过分。逢放假回去,也会感觉到哥嫂和老人家之前的龃龉。
但是,我清楚记得,初到先生家时,第一个单独为我炒一个辣菜的就是婆婆。每次我的那个菜就放很多辣椒,辣得我受宠若惊。
我当时心里突发奇想,终有一天,我要和婆婆一起住,真心待她,把她调御得温柔美好。
没想到,这次公公突然离世,老天就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很清楚,家里没人会愿意留在农村陪婆婆,婆婆也不会离开这片她眷恋的土地。
想到这里,我就和先生商量此事。先生一开始还犹豫,对我的想法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大概他还在妄想哥嫂能够回乡下发展。我心里清楚得很,这不可能。
不过,我也不想因为做好人惹老公生气。我又私下问了公公的妹妹和他的几个兄弟们,也就是我和先生的姑妈和叔叔,这几个长辈的意见。
没想到,他们很为我的懂事开心。一时间,我成了家里的香饽饽,到哪里都受极了欢迎。
其实,一旦长辈们知道了我的心思之后,做先生的思想工作的事情,就不用我操心了,他们自然个个都比我着急。
果不其然,才两天,姑妈就通知我去村子旁边的小学面试。很快,我的工作就有着落了。先生暂时还要回城里上班。
忙活完这边的事情之后,大家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算落了地,就都回城了。
一下子,家里就剩下我和婆婆两人了。婆婆倒还好,一生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精明能干,性格坚强。虽然公公不在了,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着。晚饭后,婆婆照样出去散步。
我有时候要忙自己的事情,没事的时候,就和她一起出去散步。
不散步还好,散了步才知道,婆婆表面坚强,其实内心也是很痛苦、纠结。
婆婆有一个好姐妹,住得不远。刚过完春节时,天气还不稳定,时冷时热。碰到晚上有风的时候比较冷,婆婆就不散步了,去她家一坐就很久。
她们俩都是这个村子里的媳妇,娘家又在一个地方,平常逢初一十五,也是相约一起去放生。时间久了,觉得聊得来,俩人就认了姐妹,婆婆让我叫她阿姑。
这位阿姑每日拜佛,只是不吃素。人很热心,看到我愿意放弃城市舒服日子回来陪婆婆,她很开心,也愿意帮我们。
婆婆一直都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公公走后,她更是这样。平时,她也会在我们面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怕我们以后不给她养老。可是,不管我们怎么安慰她,她都不能完全放心。
看来,我们做的还是远远不够,要多花点心思体贴她才行。
村里人都说客家话,我对粤语还能勉强对付着听,客家话我就完全靠猜了。她俩聊天,我就在旁边一边玩一边猜。不过,阿姑有时候也会把她俩聊的内容,用蹩脚的普通话说给我听。
她这一说,我才知道,原来阿姑的老公也是她50多岁时去世的,她今年已经70多了。阿姑说,这20年她过得很好,虽然老公不在了,但是有儿子女儿照顾她。
我想,那段时间,婆婆脑子里一定很乱。只是我当时忙着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心情也很低落,并没有留意到婆婆的纠结。
听到阿姑的话,我才知道婆婆的想法。那段时间,她经常做梦。每次和我说完,我也只能尽量安慰她。
另一方面,每次知道什么情况,我都会向其他家人汇报情况,让他们多和她打电话聊聊天。过不久,先生也回来了,我的生活平稳很多,也就有心情逗婆婆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