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村上春树
有多久没有过因为拿到新买的书刚刚读了序就哭得一塌糊涂?观影时因为听到一句触心的台词,熬夜时因为单曲循环一首民谣,夜深人静时因为怀念起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凡此种种,都要被扼杀在萌芽的时候,感动的时候不可以鼻子酸,必须要想方设法分散注意力;想哭的时候必须要忍住,不然妆花了多难看。要知道你哭的样子特别丑,你矫情的文字也会让人嘲笑很久。
有人说,人成长是变冷漠。但后来我明白了,人成长是变平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变成了不动声色的大人。朋友圈里小情绪小忧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戏谑几句的玩笑话和令人捧腹的表情包。
因为不想把自己矫情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于是也很少再把那些弥足珍贵的瞬间记录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给大家。
曾经一度矫情的那个自己,在长大后最怕的就是看到这样的自己。用刘同的“矫情让我觉得我特别像自己”也不能说服我和这样的自己握手言和。
别人都高兴每一次见你积极阳光,灿烂明媚。没有人愿意看到你每一次的敏感悲伤,矫情做作。但其实我也一样啊,一直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
那是独立而无畏的自己,若黄昏追黎明,勇敢认真不问归期。
那是自立又自强的自己,终于摒弃了往日不懂事的胡闹和任性。
那个自己终于不再写矫情深沉的文字,终于在一路的成长中变得成熟稳重。
那个自己也不再轻易敏感悲伤,终于在一路的成长中变得不动声色。
而事实上如今越发成熟的这个自己,还是难以摆脱骨子里的多愁善感,依旧是个矫情的人。依然总是夜半凉话多,总把矫情留给后半夜。就像海子那句诗:你要把孤独留给自己。
毫无疑问我妈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我始终认为在这一点上我完全被她遗传。我生得敏感多疑,经常因为一点不快就轻易陷入抑郁,沮丧得一整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我妈曾开导我,就像我很多次开导她一样。可是她不解明明是她生得我多愁善感,却责怪我难以快乐。
我总是无故悲伤,常常在夜里眼泪湿着半张脸。我总是莫名失落,常常无缘无故情绪down到谷底。我总是患得患失,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情绪起伏却很大。我喜欢大悲亦大喜,把每一种情绪都放得很大,尤其是悲伤的情绪。我觉得这些都和我的矫情有着十分明确的关系。
后来深夜和朋友聊天,发现他却不以为然,他把我口口声声痛斥的矫情称作感情细腻,他觉得只有情感细腻的人才适合写文字。高中时候一个同学也曾说过他觉得我只是内心情感丰富,那是我和他初相识的时候。想来甚是觉得后怕,刚认识你的人通过聊天就能看出你这点,你却始终囿于恐惧自己的这个特点。
文字拥有最不容低估的力量,让你哭得一塌糊涂,让你瞬间泪流满面,也让你爱不释手地捧读。文艺虽然多愁善感,但它拥有一种温柔的力量。
一路走来幸有文字温情温伤,夜里矫情的时候,当把心中思绪化为笔端文字,感觉它给了你一个出口,让你能够放过自己,不再一味地钻牛角尖。
所以写矫情的文字怎么了,我依旧可以飘摇着美丽,活得丰盛而庄重。
只有刀枪不入的骄傲姿态才会我觉得安全和体面。脆弱伤感矫情这样的情绪都是丢脸的,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应该是优雅的气质的高傲的被人仰望的。
坦白讲我是什么样子有多少人会在乎呢?而我又何必要在乎那么多世人的眼光呢?
赵雷在《无法长大》里面唱到:既然无法长大,那就不要学着别人去挣扎。所以还是要保持最初最单纯美好的样子,毕竟只有一个你,再糟糕也最珍贵。
余生没那么长,请你忠于自己,活得还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