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的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易经》有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阴阳”在古《易经》里面是没有的。春秋末期,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前代的阴阳思想作了发展,在《老子》第四十二章里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庄学派和后来的黄老学派,都是以阴阳来说明万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所著《易传》,对阴阳哲学做了最系统、最丰富的阐述,系统的用阴阳来解释《周易》的经文,将阴阳提升为说明宇宙万事万物变化规律、自然界普遍联系的最高范畴。

古人用一幅简单的太极图诠释了阴阳之道。

太级图由黑白两个鱼形图案拼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表示大自然一阴一阳两种力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按一定规率不停的运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又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又春夏秋冬,植物在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然后又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人类也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然后又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黑白两条鱼表示相反、矛盾的两种特质——比如天和地,男和女,上和下,里和外、阳和阴、动和静,热和冷,太亮和月亮,白天和夜晚、奇和偶......

黑白两条鱼紧密的环绕在一起,由鱼头至鱼尾逐渐由大变小——表示这两种特质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转化。随着万事万物不断的变化,阴阳也随之由弱到强或者由强到弱,既“阳极而阴,阴极而阳”,——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气温不是很高,当中午太阳升到空中的时候,气温也随之升高。而到傍晚时,气温又开始下降,到夜晚气温降得更低。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气温随之而发生变化。当阳气弱的时候,阴气变强,当阳气强的时候,阴气变弱。

黑鱼中间的白点和白鱼中的黑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带阴——比如男性的特征属阳刚,但男性也有柔情的一面,我们称之为刚中带柔。女人的特征属阴柔,但女性也有刚强的一面,我们称之为柔中带刚。

“阴阳”是需要交汇的,不交汇就不会起变化,没有变化就不会生生不息“独阴不生、孤阳不长”——在太阳的照耀下,大地上的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汇集成云,当遇到冷空气时又形成雨落在大地上滋养万物,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因为阴阳二气的交汇,所以化生出万事万物,人类、动物、植物得以生存,因为雄性与雌性的交汇使生命得以繁延而生生不息。

阴阳双方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比如说“上为阳下为阴”中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下,所以阳要依存于阴,阴也要依存于阳,每一方都是以相对的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我们使用的筷子,一双筷子是阳,有两根为阴;筷子一头方一头圆,圆代表天,方代表地(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天是阳,地是阴;使用筷子的时候上一支静止不动,另一支动,一静一动互相配合方能运用自如,动为阳,静为阴。

凡是光明的、正向的、运动的、白色的、刚强的、外在的、开放的这一系列功能属性都为“阳”;凡是阴暗的、反向的、安静的、黑色的、柔和的、内在的、向下的、关闭的这一系列功能属性者为“阴”。

男人(阳)、女人(阴);人有刚强、向上、光明的一面(阳),又有软弱、退却、阴暗的一面(阴);人分前胸后背,前胸是阴,后背是阳。上肢(阳)与下肢(阴)、体表(阳)与内脏(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阴阳文化与我们中国人成为了一体,阴阳的转变需要我们花心思好好研究、体会、悟,读《易经》必须要了解阴阳的变化。(下一章节:文王作《易》)

举报/反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