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

我很宅,我第一次认识到我很宅的时候应该是我大一第一个寒假回家的日子,整整20多天,我可能外出的时间还不到两天,以至于我最亲密的朋友要想见到我也只能到我家来找我,后来,我的宅生活也竟然成为了朋友之间玩笑的话题。

宅的人一般没多少朋友,我也一样,从小到大,认识的人很多,留下的人很少,以至于我的微信中全是各种订阅号推送的消息,不管何时打开通话记录,最近的通话时间都或许是在几天前,所以,虽然我喜欢把一些喜欢的音乐设置成来电铃声,但最后我才发现这是多此一举。朋友圈发的少,但奇怪的是,一旦发了,总是有不少人的留言,我不喜欢一一回复,感觉有点不近人情,后来稍微有些改观,但也是出于感谢的寒暄。现在干脆不发了,当个隐形人,以前总是喜欢跟别人说话,现在换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沉默,也算在心里上给予自己拥有神秘感的慰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真的很奇妙,那些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几乎不在社交平台上跟你聊天,偶尔发来消息,都只是有事说事,没有半点屁话。相反,那些与你关系疏远的人,却常常在奇怪的时间点给你发来消息,也不知道想说点什么,就像完成任务一般,草草了事,所以,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问候,我总是有不失人情的对话方式。

我的父母总是说我朋友少,一到节假日,根本没人上门拜访。对于这一点,我只能呵呵一笑,一方面是承认,另一方面是嘲讽。记得我高中某位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过,他跟李清照是神交,当时我觉得可笑,一代文人能跟一个普通的高中教师有啥交情。可后来,我老是能想起他说的那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现在看来,那位老师还真是别有一番文人品性。我的父母交友很广,尤其是我的父亲,在我们这小小的县城,他走在路上,几乎100米就是一句招呼,恰有点地头蛇的感觉, 他对此很满足,常以此作为人品上足以战胜我的筹码,对此我不以为意。我只想说说一个故事。

大三寒假,被我表弟苦口婆心骗来街头贩卖春联,那可以说是魔鬼的一周,效率至上,两个人有时要招呼十几二十几个客人,忙的看不见手,而且最最头疼的是在同一时间几乎要算清好几号人的付款和找零,不求数学多好,但求脑袋灵光,但好在忙碌了一周,收入可观。这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赚钱,我的父母也是格外重视,一有空就过来“观摩指导”,我把他俩当成我的招牌,谁叫他俩认识的人多呢,可这块招牌,没过多久就砸烂了。确实有不少人经过认出了我的父母,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过来买我的春联,连一个经常来我家做客的熟人都不愿意出一个成本价来买我一副对联。但也有那么几天,有不少政府的工作人员指名道姓来我这买对联,开始我还很纳闷,直到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曾经志愿服务时认识的某位书记在政府里打过招呼,呼吁关照下我们。

长辈里的交际真的很直观,如同我的父亲,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找到一群得以凑成一桌的牌友或者一席的酒友;我的母亲,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找到一群得以组团在广场载歌载舞的舞伴。而我,没钱没势,只能找到几个得以谈心的伙伴听我唠唠叨叨。

我们这代人,有时候真的很浪漫,可以在深夜躺在床上盯着手机,等着不知是谁的信息,然后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你我之间少了那么几分客套,可多了几分玩笑,即使在梦中,我梦见了你,我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我可能是真的喜欢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人说“和朋友最舒服的相处模式,不是无话不说,而是可以不说话。”现在的我才懂得了这个道理,可初中的我并不懂,那时候...
    小菜哟阅读 3,671评论 3 4
  • 女生发什么样的朋友圈会让你忍不住点赞?” “有趣的。” 和一个男性朋友吃饭的时候,他和我聊起了他最近的感情状况。 ...
    W5130园园阅读 3,382评论 0 0
  • 12月还未过去一半,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朋友圈众筹捐款。 捐还是不捐?这是一个问题。 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普通人...
    子木榆阅读 5,331评论 0 3
  • 一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大概是说“你最反感别人在朋友圈发什么动态?”看了一下文章总结,大概包括微商、晒娃、...
    暮谣i阅读 4,900评论 2 3
  • 按作者的话说:《基业长青》一书,其实不是讲如何创建“可以”长青的基业,而是说,我们应该创建那些“值得”长青的基业—...
    幸福勇敢追阅读 4,090评论 0 3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