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 雷鸣

农历二月初八,惊蛰节气,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说的是“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气,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其实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正如左河水作诗“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惊蛰在指导农事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想象在那个朴素的年代,越冬的粮食储备将尽,虚弱了一季的身体在春暖花开时节痊愈。一个困乏的午后远方传来春雷阵阵,走出柴门倚在门扉,看见浓云中抽出一束金光,照耀在枯萎的田野。只要用心耕作,在秋天就会收获,整个人都抖擞着精神,想要抓住这大好光阴。“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雷鸣是振奋的号角,勤劳的人们开始耕耘着希望。

当然了,不是只要有雷鸣就能够扛起锄头去耕作的,在隆隆的雷声中,百姓们记起了对丰实硕果的追求,这是一种根植的信念,春作秋收早已从规律演变成信仰,对劳而所获、自给自足的美好向往在雷鸣的提醒下苏醒,展开了又一场一步一脚印的跋涉。

时代更迭到今朝,有流传说雷声下全是真相,做了亏心事的人会心慌。这是因为善恶他还尚能明辨,残留着一丝良心敬畏,知道上天有眼,负欠难逃。有的雷鸣是没有声音的。身边此起彼伏着一个热点一个高潮,这轰炸的声音刺穿耳膜,激起了一片片有为无为群众的滚血呼号。国土是不容分隔的,国家主权是不容侵犯的,正义是不容践踏的,善良是不容污浊的,爱情是不容分享的,童年是不容亵渎的,行忠正事者永远是不会形单影只的,怀梦想兼并力量者是永远不会被阻拦的,因为只要还有一人的眼泪是热的,就不能放任他人的心渐凉。虽然你我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正是因为同境所以相惜,因为不甘沉默所以对这“千疮百孔”的时代充满希望。

再来看看“惊蛰”二字,惊是被天雷阵醒,是被激荡地呼喊所召唤;蛰是冬藏伏土,是淹没于人流就像没有心跳。其实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你我岂非是陌生人,脚下暗流波涛牵出我们相同频率地诉告,它们可以合力可以拧成一股鞭绳,让苟且者无路可走,让心安者一路通畅。

传自心底的小小雷鸣也同样振奋人心,它们细腻又具体,有的随着阅历的增长而改变,有的自打立志后就不曾改变。它们支撑着每一次写字楼里的穿梭,球场上的奔跑,画板前的想象,书页下的摘抄,它们是凌晨地铁站的等待,夜半操场的呼啸,蘸满墨水的笔刷,洒落泪水的衣角。你可以叫它信念、执着,或者煎熬、应付都好。“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雷鸣声声,睁开眼哪怕盲然也清晰明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惊蛰,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也震醒了我内心之中沉睡已久灵魂。 进入丁酉年的第三个节气,借着这大好的春...
    布布儿阅读 254评论 0 2
  •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
    天马酒仙阅读 3,997评论 0 11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朝的韦应物在《观田家》轻描淡写便勾勒出初春的模样。惊蛰就在他的诗句中,带着的料峭春风...
    林先生好久不见阅读 577评论 0 1
  • 大家积极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然后在群里进行打卡哦,我会每周进行选择更新优秀的读书笔记哦,让你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轻课Reading阅读 442评论 0 0
  • 被心仪的机构拒绝了,感觉是替机构可惜,错过那么能干的我。 在替不同的机构做事时,被周边的人夸耀着,总觉着自己很有能...
    福奶奶阅读 195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