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水心
近日,一篇名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是不对亲近的人发火”的文章火爆微信朋友圈,周围的朋友们纷纷转载,一边暗自发誓要善待亲近的人,一边在发完脾气之后内疚、懊悔不已。
觉得爸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又对他们发火了,但是遇到下一次不开心的事,我还是挡不住内心气愤的火焰。在这样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喂?”
“喂喂喂?说话,干嘛?你不知道我正忙着呢么?怎么了,有事快说”
“我不是告诉你了么,你烦不烦”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回家再说”
R是一名公司项目负责人,摸爬滚打多年,终于熬到副经理的位置,守得云开见月明,奋斗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赚着年薪,在外人看来,R年轻有为,家庭幸福,是人们羡慕多的所谓的“成功人士”。
电梯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以上接电话的一幕,电话中,他不断痛斥着电话那头的人,言辞激烈,我无法确认与他通电话的是谁,却能肯定对方一定是他亲近的人,可能是妻子,是父母,是孩子,或者兄弟姐妹。
一直觉得Z是一个好人,拥有好人缘,风趣幽默,乐于助人,不忙的时候总喜欢和他聊聊工作和生活,他也会给予你一些忠告和建议,瞬间能觉得自己一下子轻松许多,慢慢的,他成了我人生的导师。
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一次聚餐当中,跟我们透露,面对熊孩子,他特别严厉,脾气不好特别愤怒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的揍孩子。
讲的有声有色,如何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让孩子猝不及防,还没等孩子反应过来就给当头一棒,为的就是挫折教育,让孩子长记性,他说,欠收拾的孩子长不大!
那么绅士的一个人,居然家暴孩子,让我大跌眼镜。
正月走街串巷去舅妈家拜年,舅妈和我聊天,说起六年级即将升初中的表弟不好好学习,马上开学了,作业没完成,每次考试都不及格。
无奈之下,被她打的鼻口流血,她看着又愤怒,又心疼,问我:“你是大学生,怎么能让她家孩子爱上学习呢?”
面对目不识丁整日打麻将、喝酒、抽烟,一言不合就骂脏话的舅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言传身教,我微笑没作答。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最真实的自己,我们总能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想起曾经的自己,自带坏情绪,将工作中生活中恋爱中的不满发泄给家里人,不敢挑战像男神一样的父亲,选择家中最弱势的妈妈和弟弟,不断的愤怒、抱怨、指责,用指头指向对方,都是你的错才造成我今天的局面!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脾气发给了最亲近的人。
哪怕是幼小的孩子,都当了炮灰,成了我们情绪的奴隶!
我们对周围人毕恭毕敬,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统统展现给别人,让人觉得你是温柔的仁慈的和蔼可亲的。
却对亲近的人恶语相向,将压制很久的情绪瞬间爆发!
我们对几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唤一声,亲,么么哒~
却对身边的人冷漠和忽视!
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一个父亲在公司无缘无故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便跟妻子吵了一架,愤怒的妻子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理窝火,便一脚将猫踢出床外,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恰巧把路过的老板给撞了。
人的糟糕和不满情绪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那些无处发泄的弱小群体,变成了最终的牺牲品,这种因泄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叫做“踢猫效应”。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许多人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原因,而是感觉心理极其不爽,想方设法发泄不满,亲人和朋友往往是遭殃的那个群体。反而激发更大的矛盾。
坏情绪像癌细胞一样,会蔓延,也会伤害到自己。
有人说:“我理智层面都知道,不应该对亲人发火,她们对我付出那么多,可我就是做不到,脾气和情绪上来没法控制,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和脾气这个坏行为后面真正的意图。
你知道对亲近的人发火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吗?
不是没有教养,而是自身心理能量不足、修行不够。
所有的愤怒后面都是深深的恐惧。
亲人给予你足够的安全感,任由你放肆。
因为是最亲的人,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比较熟悉,即使自己很过分也不怕对方生气,不怕伤害到对方,不怕破坏关系。
如果最亲的人都不理解自己,还有谁会理解支持自己,无形中夸大了父母、伴侣、闺蜜的期望和作用,正因为亲切,所以更应该比别人更懂自己,更体谅自己,所有不满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
没有任何人该为你的坏情绪买单,我这里所说的是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你的至亲好友。
而对陌生人安全感就相对差很多,因为不了解,先把自己包裹起来再说,万一得罪了怎么办,自己还是小心谨慎。
在亲密关系中,边界不清晰
所谓边界,就是心理距离,也是“心理围墙”,确立了一个心理活动范围,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探索内部和外部世界。如果你越界了,冒犯了我,就是边界不清晰了。
很多人认为,作为妻子(老公),孩子,你就该听我的,一旦你达不到我的要求和希望,我就要控制你,我就随意践踏你,对你恶语相向,言辞激烈这样的冷暴力反击。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要控制别人。
在亲近的人面前,更需要彼此尊重,更需要保持边界,边界清晰了,生活也就简单了。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你们都来爱我吧!
武志红在新书《巨婴国》中提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事实有关--大多数的成年人,心理水平都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
发泄不满、表达情绪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简单的愿望转化出来的,不外乎是看看我,抱抱我。
在亲近的人面前,我们都会退行到婴儿时的状态,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我哭、我闹、我发脾气,你就该来哄我,满足我,安抚我,无条件爱我。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教养,是修行,更是高情商的表现。
情商,情绪管理智商,比智商更重要。
理解了为什么会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的深层次原因之后,是不是接纳了自己?接纳是改变的开始,从今天开始,还不晚。
当发现自己有情绪时,静下心来,深呼吸,用心感受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舒服,跟它对话,看它想表达什么?问它内心恐惧什么?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告诉自己:“别害怕,我很好”。慢慢的情绪就溜走了。
你对最亲近的人发过脾气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发脾气这件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