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我是理科生,我来说说自己理科逆袭的经验。
八月补课的时候,我的语文、英语在班里是中下水平,数学、理综三科有上高中的人知道的知识都比我多。
语文、英语两年没有学,语感大跌,想马上找回语感已不太可能,故这两科暂且搁边。
理四科分数低,并非能力问题,我知道只要把知识学会了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分数,最后我选择了强攻理综。
以下说说各个科目我的复习方法:
语文
1.我认为不要把学习语文的时间浪费一再的诗文背诵上,不要以为语文复习就是背诵。
名篇名句默写的句子,都是名句、经典句,而不是偏的、字难写的。语文是要背,但哪里只是背这些。
2.语文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看书(包括作文书)提升修养的同时,有意识地积累些好词好句。用心领悟书中作者开创的世界。这样,你才能真正提升你的语文灵气。
3.阅读占的分比较多。解答阅读题,除了需要平时锻炼出来的阅读能力,还要的就是答题技巧,主动记忆答题技巧或方法。
4.作文最大的难度在于审题。审题需要你在高三的时候琢磨下,可以向老师讨教。
高中生,除非你是大神,不然最好不要写记叙文。
高考改卷,议论文才是王道才是主流。高分议论文要求:审题准,中心突出,立意好,逻辑清晰,说理清楚,文笔较好。
我推荐一种议论文格式:
第一段,两句话之后,引出你的中心观点,比如:做人做事,要适可而止。
第二段,分论点摆在段首。分论点能让我们把握收益,先写详细事例,再进行深刻剖析、说理。这段是文章的腹部,最长。
第三段,分论点摆在段首,略写事例,最好四个例子,古今中外各一个,然后再来剖析,说理。
第四段,分论点摆在段首,这一段反面论证:反面例子+分析。
第五段,辩证分析,即说说自己的观点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时候又该怎样怎样。比如,不是做所有事都该适可而止,好比学习,学海无涯,怎么能适可而止呢?
我们该做的,只是学会在恰当的时候适可而止。
第六段,结尾,有能力造些美句升华一下当然好,不能的话就算了。
这个格式写好了能有54分。54分以上的作文难,全省没几篇,自认为不是大神的话,可以采用这个格式。
我广州一模就用的这种格式,53分。
英语
我高考英语126分。每天我会做一篇阅读或者完型填空。做完之后,不是拿着红笔对着答案打勾打叉,而是拿着红笔,很认真地思考:
为什么答案会是这样,英语文章里的逻辑是怎样的?把语言问题,转换成逻辑问题。
当然,不少的文章,读起来都非常得吃力。但是高三一年,还不够你克服阅读的吃力感?说不过去吧。
英语选择题最核心的还是思考,思考多了,英语做题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把一些范文啊课文啊甚至阅读文章,读出声来,增强自己的语感。
语感,就是应对英语的武器。只不过,每个人的武器有强弱之分罢了。
背单词最大的用处是在作文上,如果你自认为词汇量不足,除了多背点单词,还可以通过漂亮的写作专用句型或短语来弥补。
理综
个人觉得,高三时间紧迫,对于各科目都不突出的同学来说,或许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理综和数学上,成效要大些。
生物,课本就是王道。
八月,我每天都在自习课中生生扯出20分钟专注理解记忆生物书的内容,从必修一开始。虽然我的速度很慢,但我还是努力地将自己的进度往正在复习的一轮上赶。
用了两三个星期,所强攻的章节,跟上了复习的进度,而后也一直都有拼生物。之后测了一次必修一,从40分变成80多分接近90分。
物理我没有做过一次笔记和错题,上课时,别人做笔记的时候,我就抓紧时间,非常非常努力地用心地思考理解记忆原理规律,为什么它会这样它会那样。
就这样,物理越来越强大,之后一直没有考低过全班前五。
化学一开始真心弱,真心累,内容太繁杂,但必须啃,没办法。
最重要的是那本厚厚的备考书,前面的内容就是基础,非常重要,我做满了。有些章节,每个选项、每行字都认真地思考、推敲并拓展。
市调研之前,备考书我复习了三分之一。一考,全市20几名。
化学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规律、类比。
化学是分一块一块的,无机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学原理,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等。
每一块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其中又有很多典型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去理解规律,然后类比,其他相似的东西也同样含有一样的规律。
比如升温会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这就是一个规律。更重要的要思考这规律的原理,化学反应有个活化能,微观上,分子有活化分子和未活化的,升温就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份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就会形成新的分子,也就是宏观上发生了化学反应,这就是它的原理。
这样思考,是不是发现能把规律记得很牢固而且运用得很爽呢?
备考书和课本是核心,课本的课后习题要做,大部分都要做,做完了理解到了规律和类比,你就神了。
化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化学的规律思考起来,特别符合逻辑,也特别有意思,有了兴趣,学起来更加给力。如果觉得没劲,也咬咬牙学吧,为了好大学的文凭不是?
其实理综三科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思考,记忆反而次之。
数学
学数学,只要方向对了,做多点题也不怕。前提是,每做一份题,做题前、中、后最好要有反思联想类比。
无论你愿不愿意,高三一年,你都会做N多N多的数学题。但为什么每个人都做那么多,成绩有那么大的差别?
因为相差两个字,思考。
思考这题考了什么,思考这题是怎么考的,思考自己所知的基础知识竟然可以这么运用。思考这题的陷阱惯性思维所在,思考各种知识是怎么精妙地串接在一起的,思考这题还可以怎么考,思考这题的思维方法,思考答题怎样规范简便等等。
不是真的每个都要思考到,不同题目有不同的思考价值,有的思考这方面好,有的思考那方面好。
数学学很多,很多东西都化为选择填空题,选填不会怎么难,考试拿个8到9成并不难。
6道大题,前三道必拿满分,后三题看能力和平时的思考而衍生出的强大数学思维能力了。
当然,9成的填选,前三题,依靠平时的训练思考,每个人从能力上讲,都没问题。
然而,除了平时的思考训练,限时训练肯定要有的,如每次小考、平常的试卷练习。
做限时数学题只有两个目标——准!快!
平时多点注意数学的原理、道理,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是那样又会怎样。想得深入些,对帮助你建立数学思维很有用,能让你超乎常人。
题永远做不完,思维方法技巧灵感才是数学的王道。
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高三一年,我没有给自己沉重的压力。我坚信自己可以成功,或者说我甚至是臆想出来自己能成功,所以我过得很轻松很愉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信不信,就要看自己了。
关于智商和高考,我也说说吧。分析自身情况,设下战略计划,是要靠一定的智商的,但单纯的学习能力,与智商的关系实在不大。我认为“智商”不怎么影响“学商”。
据说中国人的平均智商一百零几,这样的智商应对高考,是没问题的,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成绩。我在学习上不是强在即时战斗,而是我的谋略。所以,忽略智商吧,不要失败了就归咎于自己的智商不够,这是在找借口。
高三一年,我不拼时间。
上学时间,7点半到12点,2点20到5点半。7个小时20分钟,再加上晚自习的时间,2个半钟,加起来接近10小时。下课时间,非特殊情况,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休息下,放松下大脑。
在10个钟里面,一个人,用心、有方法、有节奏、高效率地学习,绝对能取得让自己满意让别人震惊的成绩。
人的精力有限,10个小时之后的劳作,效率低得可怕。所以,回到家,我也会看看微博小说,让自己放松一下。
每天在学校充实地学习,回到家好好地娱乐,这样的高三,似乎很写意。
周末因为补课,我只有一天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把必须要学习的任务处理了,我也会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
高三,除了努力学,还要适当放松自我,这是一种强大的高三节奏,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适不适用于你,需要你自己做出判断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