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匪】
女作家夜遇劫匪,颤抖说“大哥,我是写小说的,30多岁了工资还不到3000,逢年过节,连100块钱都没人给发,送礼的也没有,这是我的三级作家证。”
劫匪眼含泪花:“妹子,俺也是作家,写散文的,快40了无房无车,娶不到老婆才出来做匪的。你走吧,对了,边上那条路千万不要走,更凶险、全是写诗的,都穷疯了 !”
女作家说:“大哥,你打劫应该走下边那条路,全都是书法家!”。”
以上文字是“隔壁老王”发来的。他自从知道我在玩简书,就很担心我,走了偏门,荒废正业,到时候穷的铃铛响,过年变身“文匪”驾到,去打劫他。他问为什么写?
1,
专业写散文小说,穷到做匪类,最后狠狠挖苦了书法家。我欣欣然,因为是业余外的业余,可是还有更多样的真“文匪”,简书里面,处处可见。
一种“自封编辑文匪”,宽于律己,严于待人。文人相轻,是文学界最常见的现象了。有点儿浅薄墨水,又没啥深层沉淀的,经常大刀阔斧的批评别人。甚至是很多获奖作品。他们说,看就这样的文,不过如此。其实他自己写起来,捉襟见肘。即使如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多是苛责。这样的人,哪里都很多,卖嘴皮子,卖污点子。建设罗马没本事,拆打戳判本事大。
还有一种“道德审判文匪”,或者对号入座,或者乱指一通。你再怎么说虚构,人家都要给盖帽子。你再怎么说想象,人家都要骂你破坏社会秩序。他讲人家多心机者乃“世故人”,却不知说是非者才是“是非人”。写坏人,被骂死,写好人,被调侃。他忘记了,左右指点胡评乱判,多是少见多怪。没有办法,他的文字素材,就是基于对别人的道德审判或者现实考究。不管鸡汤蛇汤,一律下重手,放毒放药,放感情炸弹,催泪瓦斯,才能成就自己的道德好汤。
也有一种“文匪大盗”。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深度灵魂,人云亦云,剪刀胶水就是若干篇文章。历史翻页,写出来的文字,于本人的成长,没有一滴点儿的益处。还沾沾自喜,满世界宣扬。
再有“白日梦匪”,从来不写字的,总是在讲,一旦写出来,才华会辉耀世界,星辰暗淡无光。幸好一直没有写出来,世界末日幸未到来。
可悲之处,就是这里,匪类做匪很久,久到忘记初衷,只求流量,不问美丑。
2,
倘若没有惊才绝艳,做不到匪类,不会下药,又不喜重口,那为什么要写?
新年临近,为了鼓励某天使小仙女,我家未来创作家,郑重许诺,春节送她十个故事外加若干游记…… 以补偿无法陪伴的十个月。这个承诺,一开始是极难的。火车上,飞机上,会议中,忙碌的成人世界,因为怕无法兑现承诺,曾经寝食难安。
于是,特特百忙之中参加了一个思维培训,临阵磨枪,却发现很有意思,在这个青春社群里,那么多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固步自封留给中年人,鸡零狗碎留给家庭妇女。学习成长,深度思考,成为讨论的主题。
在写故事的整个进程中,情节构思,场景设计,对话情感,从点到面,付诸文字,那可真是一个需要刻意练习的过程。一旦写完,浮生若梦,梦一场而已,谁知道,是庄生晓梦,还是梦回楼兰?
回答,为什么写?
写作,是写字的人用思考力,付诸文字。
组织结构语言,写者用脑,或者回顾复盘,或者虚构演绎,空间格局有多大,时间维度有多宽,写出来的文字,才有几多趣味。
设计故事情节,写者心大,可劲折腾,才更有趣。金庸早就在文字里面,“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反之,没有格局,没有思想的人,即使情节千回百转,文字花言巧语,内里空空却做不得假。虚伪的人,写不出真实的语言;浮夸的人,写不出有力量的文字。
我借此回复隔壁老王,我不能一鸣惊人,更不指望写字赚钱,写字最多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一场修为。
“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的灵魂”,敲打几段文字,把思想或虚构记录下来,根本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我写或者不写,时光依旧流淌。你看或者不看,我都在这里。
3,
除了单纯写字,我们也需要从可能的读者角度,推理自己有能力写出怎样的文字,才能对得起写者的真诚和读者的时间。
微信推进了碎片化的阅读。大批量的轻阅读文字量产而出。现实情况是,八卦,鸡汤,观点,人物齐飞。指尖流量决定脑袋思维。
在这样的阅读时间里,古老智慧,宇宙哲学,被人们从各个偏门窄缝里,翻来覆去的讨论。新故事,老观点,或老瓶装新酒,或老庙宠新贵。一篇篇爆文,流水线量产上市。标题烘烤强烈情绪,以吸引人点击;金句点睛段落文章,以诱惑人们转发。
然而,读多了腻歪了,全是套路,谁会希望自己的生活总被套路?
我还是相信,重庆火锅,麻辣香锅固然好吃,长期选择,清粥小菜才是本我。
所以,见素见喜,生活生趣。
写者理解了读者的混乱选择,更应反省,如何对自己的文字负责,而不是做一个假面写者,图几回口舌放纵之欢。
我认为,写者和读者的文化分级趋势会越来越趋于明显,界限却不再明晰。读者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他们靠写作学习如何主动选择。
低层次的人,你不懂的就是不懂,去讨论如何养花草,喝咖啡,要比讨论人生选择,人文价值,风险系数低。当然,你炫耀去了哪里,开什么车,吃什么饭,更是妥妥的亲近大地。
这样的分化,会伴随几何级数的加速度——在弱智低能格子里爬行,永远只会接受浅层思维文化。唯,深度思考,大格局者,才会是躯干文化的主流传播者。
时光会抹去一切浮夸虚荣的痕迹。沉潜下来的写者和读者,自会拨开层层障碍,片片浮云,一起得见深度思考的内核。仿佛不经意,却是命定的携手,二者翻过河床上的层层石子,共同寻到那些柔润之光,那便是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