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每日反思的第56天。
万维钢又开讲新书了,《巨人的工具:亿万富翁、偶像的世界级表演者的战术、习惯和日常》。这次介绍了呆伯特(也有人译迪尔伯特)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万维钢挑出了亚当斯分享的三条经验:1、“目标”和“系统”。亚当斯认为,目标是为做一件事而做,成功就有回报,这个有点近似李笑来说的即时反馈,“系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东西,或者是一项技能,或者是一个关系。在发展完善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做很多事,养成良好习惯,亚当斯写博客时没有具体的目标,恰好符合系统的特征。在写作过程中,亚当斯做了两方面的事:1)定期写;2)做各种写作技术测试。在这个系统成长起来后,华尔街日报邀请他开了专栏,大受欢迎。2、灵感。当写作技术比较成熟后,最关心的问题变成了“写什么”。为了获得新想法,亚当斯每天早上固定各项流程,连吃的早餐都一样。养成这样的习惯还真有点困难,想一想365天天天吃一样的早餐,一般人早就吃吐了。然后清空大脑,再用新信息灌满大脑。在获取信息时,不听从大脑的判断,而听从身体的判断。想象不出他怎样能清空大脑,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元认知的影子?3、技能。一是把自己的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这挺难,一是选择两种或者以上的技能,练到全世界前25%的水平,就是进入前17.5亿名就行了,这个要简单得多。把多种技能结合起来去做同一件事,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这个不活脱脱就是李笑来讲的多维竞争么?科学家李淼称这种方式是升维打击,以区别《三体》中所说的降维打击。
相信李笑来和亚当斯没有沟通过,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似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恰好说明了这样的方法是正确高效的。万维钢还拿自己举例,他也曾通过长期无目标的写作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最终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精英日课”。
系统、灵感和技能,其中最不重要的反而是技能。这证明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不能等到自己觉得能做好了才去做,而是要立即行动,在行动中提高,在行动中成长。写作如此,投资也如此,在决定了开始投资后,就拿出自己十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收入,用定投的方式来进行投资。这个经验还能推广到成长的方方面面。时间就是朋友,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