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闲话:肩头伊尹谁能任?脚底鸱夷未了心。

民国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1869-1936)先生曾有这样一副墨迹:

肩头伊尹谁能任?脚底鸱夷未了心。

    关于这一副“肩头伊尹谁能任?脚底鸱chī夷未了心”,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

    上联说——时代需要伊尹(辅佐商汤建立功业的重臣)这样的能人,我责无旁贷。我不仅自负才气,而且更勇于担当;

    下联说——即使最终像伍子胥一样惨遭诛戮,尸体被塞进“鸱chī夷”扔到江里,我也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此处的“鸱chī夷”,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这一段是说,伍子胥精忠报国,却落得自刎而死的悲惨下场。即使如此,吴王也不放过他,还要把他的尸体装入“鸱夷革”中,扔到江里。这里的“鸱夷革”,就是用动物皮革做的袋子。

    但是,细细琢磨此联文字,总觉得上述说法很难讲通——因为若说“鸱夷”是皮囊,那“脚底”则根本无法解释。

    经上网查询,“鸱夷”还有一解,指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范蠡。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范蠡(传说带着美女西施)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

    从这一句可知,“鸱夷”是范蠡的曾用名。那下联中的“鸱夷”到底指的是不是范蠡呢?我们详细来剖析一下:

    首先,以范蠡对伊尹,名人对名人,这个很通。要说“鸱夷”是伍子胥,这很难讲得通。

    那“脚底”和“未了心”该如何解呢?经上网搜索,发现上海师范大学金德建教授有一文《章太炎先生赠田桐的对联》,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说明(原文见下图,载《浙江学刊》1987年03期)。

    大家看,墨迹中下款写明是己巳年,也就是1929年,先生时年61岁,正被国民党当局追捕。当时浙江余杭老家被查封,先生避难于上海租界。先生60岁生日时,曾赋诗曰:蹉跎今六十,斯世谁为徒。……见说兴亡事,拏舟望五湖

    先生革命几十年,为民国抛头颅,洒热血,做过同盟会喉舌《民报》的主编,曾被誉为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如今风烛残年,没做成养尊处优的革命元老,反而还得和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反动派继续斗争,岂不痛哉?

    这个“拏舟望五湖”,就指上文《史记·货殖传》中的“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粤剧《西施》中有一幕“五湖泛舟”,说的就是这件事。先生60岁生日这么讲,正是愤慨无奈中的自嘲。

    这么说来,“脚底鸱夷未了心”就好理解了,意思应该是——我现在被当局打压、无所作为,别人看我闲散江湖,但我心里实有所不甘呀!

    墨迹中上款的“梓琴同志”,据金德建教授考证应为同盟会老会员田桐(字梓琴,1879-1930),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也该算是革命元老了。

    1929年时,田桐先生和国民党当局也合不来,与章太炎先生境遇很相似。田先生1930年就去世了,1929年章太炎先生书赠此联,须是多少有点惺惺相惜、互相安慰的意味吧。

    说到这里,我们依着当年章太炎、田桐二位先生的心境,来完整理解一下“肩头伊尹谁能任?脚底鸱夷未了心”:

    时代需要伊尹那样的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我们都很惭愧呀,年老力衰,做不到了;现在整日无所事事,好像退隐江湖、吟风弄月,但谁又知道我心中的遗恨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老而无能。两个垂垂老矣的民国元老,只能这样无奈感慨了。

    据金德建教授上文讲,其所见该联篆书墨迹刊于1981年10月9日《文汇报》的副刊上,上款为:“得白沙诗,书以示梓琴同志”。金先生考证,此“白沙”应为湖南人易白沙(1886-1921)。

    其实金先生这个说法是错的,该联出自明代大儒陈献章(广东新会县白沙里人,后世称白沙先生)的七律《次韵王叔毅弘行人见寄其一》,原诗如下(《四库全书》版本):

    驻屐花边听鸟音,青山何处想登临。
    肩头伊尹方能任,脚板鸱夷未了心。
    历历更宜观往古,炎炎何敢羡于今。
    相逢杯酒喜共醉,相忆诗情还自深。

    大家看,上图墨迹上款为“陈白沙诗”,金教授所见若为“得白沙诗”,那估计该是赝品了(当然,上图墨迹是否真迹也待考证)。

    上图墨迹中,章先生联句和白沙先生原诗有两字不同。这有可能是章先生看的是别的版本,也有可能是章先生记错或笔误,当然还有可能是章先生自己改动了两个字。

    从章太炎先生与田桐先生的境遇来看,“肩头伊尹谁能任”要比“肩头伊尹方能任”更恰当,因为“谁能任”是反问语气,既有舍我其谁的气概,也有志大才疏的谦逊,更有年迈力衰的无奈。就好像大坝高擎,蓄足了水位,攒足了势能。而“方能任”则语气平平,没有多大力道可言。

    至于“脚底”和“脚板”,则只是写法不同,意思并无高下轩轾。

    需要说明的是,金教授著此短文的时间为1986年,那时候根本没有网上查找资料的条件。想找白沙先生这首诗,或许还要亲自去几大藏书阁查阅《四库全书》。那样不仅耗费时日不说,或许客观条件还不允许呢(请假、远行、路费、《四库全书》是不是对外开放等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史过于久远,甚至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同纸张般苍白。 范蠡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很难感受当时的情景了。想必是波澜壮阔,大风...
    于慕阳阅读 5,341评论 0 2
  • 注册了简书,这也是加入007的第二天,通过两天的初步了解,被一群大咖所吓倒,要不是几十年沉淀下来的那点胆...
    快乐的梦想家阅读 890评论 3 5
  • barely,仅仅,勉强 bleak,萧瑟的,苍白的,荒凉的 dismal,凄凉的,阴沉的 vacuum,真空,空...
    LightingGirl阅读 650评论 0 0
  •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特别喜欢保存回忆的人,用各种方式,其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保存聊天记录。 可是以前会,以后不会了...
    微日迹阅读 6,999评论 3 3
  • 5岁是青春的后期,35岁以后是收获的季节,如果你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你将会憎恨自己。所以在35岁以前,在烂漫蓬勃的青...
    硬件工程师技术号阅读 1,1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