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台施工
(1)承台施工前应检查桩基位置,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如偏差超过检验标准,应会同设计、监理工程师制定措施,实施后方可施工。
(2)在基坑无水情况下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如设计无要求,基底应浇筑100mm厚混凝土垫层。
(3)在基坑有渗水的情况下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应有排水措施,基坑不得积水。如设计无要求,基底可铺100mm厚碎石并浇筑50~100mm厚混土垫层。
(4)承台混凝土宜连续浇筑成型。分层浇筑时,接缝应按施工缝处理。
(5)水中高桩承台采用套箱法施工时,套箱应架设在可靠的支承上,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套箱顶面高程应高于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套箱应拼装严密不漏水。套箱底板与基桩之间缝隙应堵严。套箱下沉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水下混凝土封底。
2.现浇混凝土墩台、盖梁
1)一般要求
(1)墩台高度较低时可整体浇筑施工,高度较高时可分节段施工。上一节段施工时,已浇筑节段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2.5MPa。节段的接缝应凿毛处理,其表面的松散层、尘土、石屑等应清理干净。
(2)墩台的钢筋可分节段制作和安装。当采用整体制作、整体安装施工时,在制作、存放、运输和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变形。
(3)在模板安装前,应在基础顶面放出墩台的轴线及边缘线;对分节段施工的墩台,首节模板安装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或倾斜角度)应严格控制。板在安装过程中应监控其垂直度(或倾斜角度),应有防倾覆的临时措施,且应考虑其抗风稳定性。
(4)浇筑混凝土时,串筒、溜槽的布置应满足分块浇筑的需求,便于混凝土的摊铺和振捣。
(5)作业人员上下梯道宜采用钢管脚手架或专用产品搭设,设置时应固定在已浇筑完成的墩台身上。
(6)高墩柱施工时,混凝土的垂直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泵送管可沿已施工完成的墩身或搭设专用支架进行布设,不应布设在塔吊和施工电梯上。
2)重力式混凝土桥台施工
(1)桥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
(2)桥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3)桥台混凝土分块浇筑时,接缝应与桥台截面尺寸较小的一边平行,邻层、分块接缝应错开,接缝宜做成企口形。
分块数量:桥台水平截面积在200㎡内不得超过2块;在300㎡以内不得超过3块;每块面积不得小干50㎡。
(4)明挖基础上灌注桥台第一层混凝土时,要防止水分被基础吸收或基顶水分渗入混凝土而降低强度。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及质量控制,详见本书2.7.2中3.的相关内容
3)柱式桥墩施工
(1)模板、支架稳定计算中应考虑风力影响。
(2)墩柱与承台基础接触面应凿毛处理,清除钢筋污锈。浇筑墩台柱混凝土时,应铺同强度等级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一层。台柱的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3)柱身高度内有系梁连接时,系梁应与柱同步浇筑。V形墩柱混凝土应对称浇筑。
(4)采用预制混凝土管做柱身外模时,预制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础面宜采用凹槽接头,凹槽深度不得小于50mm。
②上下管节安装就位后,应采用四根竖方木对称设置在管柱四周并绑扎牢固,防止撞击错位。
③混凝土管柱外模应设斜撑,保证浇筑时的稳定。
④管节接缝应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密封。
(5)钢管混凝土墩台柱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钢管的焊制与防腐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规定。
4)盖梁施工
(1)盖梁施工采用的托架、支架或抱箍等临时支承设施,其结构受力应满足施工要求,且应符合本书 2.1.2中相关要求。支架可直接支承在承台顶部。
(2)在城镇交通繁华路段施工盖梁时,宜采用整体组装模板、快装组合支架,以减少占路时间。
(3)盖梁为悬臂梁时,混凝土浇筑应从悬臂端开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拆除底模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孔道压浆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底模板。
3.预制安装桥墩和盖梁
1)预制场地
(1)预制场地应进行规划和设计。
(2)场地的布置应有利于构件的预制、存放、移运和装车(船)的施工作业。
(3)场地内的道路、料场等均应硬化处理,且应有完善的防水、排水系统。
(4)场地内各种临时设施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外理。
(5)场地内应布置相应的构件移运通道,通道的地基应坚固、不沉陷,路面应平整、坚实。
(6)涉及水域中安装的构件,应在预制场地设置构件的运输线路和码头。
2)预制台座
(1)台座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必要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预制台座可采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组合而成,且应与预制构件(节段)底部的预留钢筋和预埋件相适应。
(3)混凝土底座宜通过计算配置必要的受力钢筋,其基础宜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
(4)钢结构台座宜采用钢板和型钢制作,且可将预制构件(节段)的底模与台座连接成整体,底模的开孔位置应准确,且应与预制构件(节段)底部的预留钢筋和预埋件相匹配。
(5)预制台座的设置数量宜根据预制构件的施工规模和进度确定。
3)预制安装的一般要求
(1)模板
①模板宜采用整体式定型钢模板,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②模板应以刚度控制设计,且应满足多次重复使用不变形及预制精度的要求。
③模板安装位置应准确,连接应牢固可靠,接缝应严密不漏浆。
④底模、侧模均应平整。底模应垂直于预制墩身的中轴线。
⑤剪力键(槽)处的模板尺寸应准确,表面应平整。
(2)钢筋、预应力筋
①钢筋和预应力筋材料的检验、下料、加工、制作、安装、绑扎、连接等应符合本书2.1.2中2.与4的相关要求。
②钢筋宜在胎架上制作成钢筋骨架或分片钢筋网后再整体吊装,必要时可增设劲性骨架增强其整体刚度,防止吊运过程中产生变形。
(3)预制混凝土施工
①每一预制节段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
②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应力管道和预埋件的位置准确,不发生移位。
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拆模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4)桥墩预制
(1)预制节段尺寸与划分
①高度不大或施工运输能力和安装起重能力足够时,宜采用整体预制、整体安装:
②预制节段尺寸与划分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宜根据桥结构的构造特点以及施工运输能力、安装起重能力和方便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③对于水(海)上桥梁,节段尺寸划分时宜将节段之间的接缝设置在浪溅区以上。
(2)桥墩预制
①桥墩宜采用立式的方式在台座上预制。
②多节段预制的桥墩,节段安装采用胶接缝连接时,应按底节、中间节、顶节的顺序从下至上匹配预制,也可采用工具式端模匹配预制;节段安装采用湿接缝连接时节段可分别预制。
③节段预制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线形和外形尺寸准确,垂直度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吊装孔的位置和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宜对吊点的受力进行复核和验算。安装施工使用的导向装置和锁定装置的位置应准确,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桥墩整体预制或顶节墩台(身)预制时,支座垫石的位置以及锚栓孔的位置、直径和深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if !supportLists](3) [endif]预制节段的场内起吊、移运和存放
①预制节段或整体墩身的场内起吊宜采用龙门吊机。当采用其他起重设备起吊时,应有足够的起重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
②起吊用的吊架、吊具和索具等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且应与构件的构造形式及吊装孔相适应。
③节段(构件)起吊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后张预应力构件孔道压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④预制节段(构件)场内移运时,可采用滑道或轨道式台车进行立式移运,也可采用轮胎式台车、气囊等方式进行移运;节段的中、下部应设置必要的支撑稳定装置,下部与台车应固定牢固,确保移运作业安全。移运前,应对节段的支点受力、稳定性等进行验算。
⑤预制节段(构件)宜采用立式的方式存放在台座上,且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稳定,存放时不应产生受力不均、偏斜、倾倒等现象。存放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起算至安装的时间应不少于28d。
5)桥墩运输
桥墩预制节段(构件)的运输包括陆上运输和水上运输。
(1)陆上运输
①在陆地上运输预制节段(构件)时,宜采用专用运输台车,或采用合适(或经改装)的运输车辆。
②运输线路的路面应平整、无坑槽,经过的路基和桥涵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③采用立式方式运输节段(构件)时,应将节段(构件)固定在车上,且应采取措施防止节段(构件)倾倒。
④)采用平卧方式运输节段(构件)时,应对节段(构件)进行可靠的捆绑固定;运输前应对节段(构件)的受力状况进行验算,合理设置支点,在支点处设置缓冲材料,使其受力均匀。
(2)水上运输
①在水(海)上运输预制节段(构件)时,宜采用自航式运输驳船,其有效使用面积和载重量应满足节段(构件)装载和重量的要求,且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②运输前,应对船舶在各种装载和运输工况条件下的强度、稳定性进行验算;必要时,经过分析计算后,可对船体进行加固处理。
③在运输船上装载预制节段(构件)时,应设计专用的型钢支架和底座用于固定预制节段(构件),确保预制节段(构件)在各种运输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运输时不产生移位和倾覆。
④水(海)上运输应符合海事和航道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水(海)上运输安全。
6)桥墩安装
(1)一般要求
①预制节段(构件)安装使用的起重机械和设备应满足施工吊装能力的需求。在陆地上安装时,宜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或龙门吊机;在水(海)上安装时,宜采用起重船。吊架、吊具和索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通用性。
②辅助安装用的调位装置应具有三维(即高程、平面位移、转角)调节功能,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导向装置、定位装置和锁定装置等应满足快速实施、安装准确的功能要求。
(2)承台顶设置杯口安装
①预制构件应与承台基座相匹配,宜采用对号安装,安装时宜在基座的适当位置设置导向装置。
②安装前,应检查确认各预制构件的尺寸、安装方向以及基座支承面的高程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基座槽口四周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空隙宜不小于20mm。
③基础杯口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预制柱安装。杯口在安装前应校核长、宽、高,确认合格。杯口与预制件接触面均应凿毛和清洁处理,预埋件应除锈并应校核位置,合格后方可安装。
④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对其平面位置和竖直度进行检测,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尽快采用硬木楔或钢楔固定,并加斜撑保持柱体稳定,在确保稳定后方可摘去吊钩。
⑤杯口孔内的钢筋设置应符合设计及本书2.1.2中2.的相关要求。预制构件与基础杯口的湿接头应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应进行专门设计并经试验验证。浇筑前应采用淡水充分湿润或涂刷界面剂。湿接头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及无积水状态下浇筑。湿接头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
⑥安装后应及时浇筑杯口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硬楔,浇筑二次混凝土,待杯口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斜撑。
(3)胶接缝分节段安装
①桥墩应按节段匹配预制的顺序,进行匹配安装。安装时宜在下节墩台(身)顶部设置安装导向装置。
②)安装前应对已安装和待安装节段的匹配面进行检查、清理,匹配面应平整、无凸块、无异物、无污染,松散混凝土和浮浆以及尘土、油脂等污染物均应清除干净。涂胶黏剂前,匹配面应就位试拼,且应保持干燥。
③安装前应在节段上部设置操作平台,在墩侧的承台上设置作业人员上下梯道,作业平台和梯道宜采用钢结构制作,其结构受力应满足施工要求,且应附着在已安装完成的墩台(身)上,安装应牢固、稳定。
④胶粘剂的质量、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胶粘剂的配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胶粘剂在使用时宜采用机械拌合,且在使用期间应连续搅拌保持均匀性。胶粘剂应涂抹均匀,覆盖整个匹配面,涂抹厚度宜不超过3mm。
⑤节段起吊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检查其平面位置、高程和竖直度,节段之间的剪力键(槽)应密贴,上下桥墩应顺直。各项指标经检测合格后,应对其进行临时固定。
⑥对胶接缝施加临时预应力进行挤压时,挤压力宜为0.2MPa;胶粘剂应在匹配面的全断面挤出,且胶接缝的挤压应在3h以内完成;在胶粘剂固化之前应清除被挤出的胶结料。胶粘剂在涂抹和挤压时,应采取措施对预应力孔道的端口处进行防护,防止胶粘剂进人孔道内。
⑦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及本书2.1.2中4.的相关要求。孔道压浆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浇筑封锚混凝土。
(4)湿接缝分节段安装
①除顶节桥墩外,应在承台顶面和各节段的顶面设置具有支承功能和导向功能的装置。承台顶面的该类装置可单独预制、单独安装;各节段顶面的该类装置宜与桥墩节段同时预制。
②节段起吊安装时,通过导向装置使节段缓慢地落在支承装置上;就位后应立即检查其平面位置、高程和竖直度,经检测合格后,应对其进行临时固定。
③湿接头处钢筋的安装绑扎施工应符合设计及本书2.1.2中2.的相关要求。
④湿接头处的模板应专门设计。模板板面应与桥表面密贴;模板的固定方式应可靠,且应与墩台(身)的构造相适应,安装拆除应方便。
⑤湿接头应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应进行专门设计并经试验验证。
⑥湿接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原材料使用及搅拌时间均应满足规范规定。浇筑时的分层厚度应严格控制在300mm以内;振捣时应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规格的振捣器;必要时应进行二次振捣。湿接头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浇筑。湿接头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
7)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梁
(1)盖梁的预制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根据盖梁的构造特点以及施工的运输能力、起重能力、方便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整体预制安装或分节段预制安装。
(2)盖梁分节段预制安装时,应采用匹配预制、匹配安装的方式进行施工。
(3)盖梁预制构件的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通过计算确定。
(4)预制盖梁安装前,应对接头混凝土面凿毛和清洁处理,预埋件应除锈。
(5)在墩台柱上安装预制盖梁时,应对墩台柱进行固定和支撑,确保稳定。
(6)盖梁就位时,应检查轴线和各部尺寸,预留槽(孔)的位置是否与墩台(身)的相应位置一致,确认合格后方可固定,并浇筑接头混凝土。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卸除临时固定设施。
(7)节段匹配安装盖梁预制构件时,应采取可靠的临时固定措施,在构件精确就位后对其进行临时固定,未固定之前不得将起重机的吊钩松脱。
(8)节段匹配安装时,对接缝处理的施工参见本书2.2.3中3.6)的相关要求,
(9)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及本书2.1.2中4.的相关要求。
(10)安装完成进行体系转换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序和步骤。
4.重力式砌体桥台、桥墩
1)砌块材料
(1)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无夹层,必要时石料应通过冻融试验,其抗冻性指标应合格。
(2)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规格、形状和尺寸应统一,表面应平整。采用轻质混凝土等特殊材料制作预制块时,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经试验验证后确定。
2)砌体砌筑
(1)砌筑的石料和混凝土预制块应清洗干净,保持湿润。
(2)桥台、桥墩砌筑前,应清理基础,保持洁净,并测量放线,设置线杆。
(3)桥台、桥墩砌体应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竖缝均应错开,不得贯通。
(4)砌筑墩台镶面石应从曲线部分或角部开始,排列应一丁一顺,砌缝应横平竖直。
(5)桥墩分水体镶面石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6)砌体的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宜采用凸缝或平缝;对于较规则的砌块,可采用凹缝。勾缝应在砌体砌筑施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勾缝前应对勾缝位置清理干净充分湿润,按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