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清,思想起!
乡愁是什么?
有人说是故乡的小河,是小时候的老屋。余光中说,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蒋勋说,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国也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乡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说,乡愁是思想起家乡的美食,想吃妈妈做的饭菜。
食堂的饭菜大抵是很难吃的,有时,委屈得心要落泪。于是会莫名的想起家乡那些好吃的菜肴,想起妈妈的味道。
可耳边又响起: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更道是遇难莫寻亲。我也似乎越来体会到其中的真意。
那么,姑且在这里来说一说,想一想吧。
据了解,家乡有八大碗。这个应该是真有其事。至于是哪八大碗,我也不十分清楚。但记忆里,在接亲的男家宴席宾客的正饭上,是有八大碗的。其中记得的有红烧肉,六谷米(薏米),生腐,虾米豆腐。还有千张,汤圆,粉丝,毛鱼。
巧喜的是,这八样菜每一样都是我的所爱。那时,一端上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你一勺我一勺,很快就吃完了。
又热闹又好吃。好吃主要在于家乡对这些菜的做法,以及食材新鲜地道,是名副其实的土菜。
比如六谷米,这是家乡的叫法,就是薏米。生长在河田近水地块。小时候的家乡,是每家都会种一小块的,像糯稻一样也要种一块田。不当主食,当副食吃,因为大家都爱吃。
总觉得无论什么食材,都是家乡的好。好在哪里?特别有原味。因为环境不受污染,土质好,不像城市化肥使用过度。愈接近自然,自然愈接近真味。
记得2017年冬初驾照考试,天没亮就赶到场地熟悉练习。一大早起来,妈妈夜里煲了一锅六谷米香味飘来,是用磁质的电饭煲,有煲汤的功能,薏米加瘦肉骨头,瘦肉骨头无论是新鲜的还是晾干的,煲出的汤都好。晾干的香味更厚浓。一进厨房,香味扑鼻,掀开盖子,慢火热量还在咕噜咕噜的滚动。一大早能吃上这样既能吃又有喝的热汤真幸福!啊,入肚胃暖,通体舒泰,精神满满。真是一个好兆头。果然,大路考一次通过。
上个月我买了薏米回来煮粥吃。按说,粥是熬的香,我之所以说煮,是没有熬的工具和环境,用上班的水壶煮薏米,不过熟食而已,哪里有家乡六谷米瘦肉骨头慢火熬出来的味香呢。
薏米确实是好东西。不仅味美,还有祛湿功能。在广东,多食薏米是对头的。
糯米圆子
以前写到过。一般是在春节期间的食物。如今,平常街上也有卖的。像汤圆一样,意在团团圆圆。比汤圆大,更厚实。多是黑芝麻白沙糖馅。糯米圆子好吃,也是因为糯米、芝麻是自家种的,材质纯正。香甜糯爽。一般一次吃一个就够了。实在偏好,也不过吃两三个。总不至于拿它当饭吃,还得喝酒吃菜呢。
腌缸豆,腌葱头
这是家乡常见的主要的两种腌菜,俗叫小菜。特别下饭,起开胃调胃的作用。
腌缸豆的好吃,在于腌制得好。腌出来脆,颜色金黄,吃起来香。葱头同样,脆甜。用红辣椒或辣椒粉香油一炒,正餐可以吃,吃早餐稀饭油条时更相宜。就是不炒,生吃也可以。
豆粑
我家我们那个村组都没有作豆粑的习惯,出自别的乡镇。而姐姐婆家所在的乡就有作豆粑的习惯。她们把作豆粑叫烫豆粑。具体原料我没有去了解,其中有黄豆面粉类,或者还有其他,各种面和在一起成稀液态,锅烧热,舀一勺烫制成一张薄片,卷起,切成细条,晒干,随食随用。
豆粑自有它的香味,有两种吃法。一是炒着吃。县城剧团巷多家小吃店,其中就有炒豆粑。与鸡蛋、菜丝一起炒,香软可口。另一种是汤吃。放鸡蛋,葱花,猪油或香油,特别好吃。
煎豆腐我十分爱,一道家常菜。便宜,傍晚收工从街上回来,称一块水豆腐,都是当天现做的,不怕不新鲜。也就二三块钱,回来切成片,煎成两面黄,与青椒同炒,记得放蒜子,真个不要太好吃。这种是有适量汤汁的,汤够鲜美。另一种是用腌红椒同炒,水份少,鲜辣,别有滋味。
豆制品一直是我的最爱,没有其二。去饭馆吃饭,我很少很少吃肉菜,或许让老板以为是节省,其实不然,菜心油豆腐,腐竹肉片(肉片不过是充数美名),不是很美味了么。而且,我也认为吃这些个比食肉更健康。
想起那年在上海,时常去一家川馆,每次都点一盘炒干丝。就是用千张(上海叫百叶)同肉丝炒,加干红椒佐味,美味呀,看相也很好。当然,须得厨艺过硬的师傅,不然,干红椒焦苦,干丝干巴巴,那就不对味了。
还有生腐,八大碗中就有。生腐可整吃,也可切开炒来吃。不能再想了,一想起,已经在吞口水了。
麻滩河麻饼
县徐良村的麻滩河麻饼,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是当地民间的特色糕点。
之所以顺带说上,是它酷似小时候吃的中秋月饼。
还有洋禾姜,豆腐乳,茭白,毛香粑,炒毛鱼等,太多好吃的,说也说不完。
除了六谷米瘦骨头汤外,妈妈做的粉蒸肉,炒毛鱼,韭菜或青椒煎鸡蛋等等,想起也叫人馋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