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航向。自2012年出台以来,这项看似“小切口”的制度安排,以雷霆万钧之势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重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员,我们既要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更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将其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问题导向。它直面党内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剑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沉疴。十年来,从“舌尖上的浪费” 到 “车轮上的腐败”,从 “会所里的歪风” 到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纠治 “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76.1 万件,处分党员干部 69.4 万人。这些数据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转变的真切感受,更是我们党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
然而,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当前,“四风”问题呈现出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特征。有的干部在高压态势下搞“选择性执行”,对明令禁止的行为“穿隐身衣”“打擦边球”;有的地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换个马甲继续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必须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决不能让 “四风” 问题反弹回潮。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行动自觉。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只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从根本上抵制歪风邪气。各级党组织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方式,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要健全制度体系,针对“四风” 新表现完善监督机制,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精准度,让 “四风” 问题无处遁形。
在基层实践中,我们更要注重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比如,通过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通过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成为群众心中的“民心工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它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