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套路我们明察暗访也无非那些,高级不起来,我一直觉得家长们应该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对于很多也只是想找个地儿给娃打发一下时间,培养一下“兴趣”,实际上只是不想娃在“才艺”上输在起跑线上,报个班,学得出来是天赋,学不出来也是天赋,周末又能让孩子有个去处,打发下时间,不管成果的家长来说,我一般也懒得说,毕竟对自己的选择都不负责的成年人来说,这是生活观念的问题,我们也难以改变。
我并不想花时间去讲这些套路,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太low没有讨论的必要,我还是想从本质:教学上去讲这个事情,希望能给一些有需要的家长们提供一点点参考。
首先您打开这篇文章,如果觉得你看到这上面的作品似曾相识,你家孩子好像所学的“美术”课好像也“风格”类似,那么“恭喜”您和您的孩子应该也被套路了。那么你现在应该考虑一下你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上美术班互怼的点,一般怼人的那个人感觉都应该厉害点嘛,所以才有了这个小编发出的这篇文章,但是我看完以后我觉得这两个老师应该只是教育工作者,却不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从作品上来看,我无法评价,也经常有家长拿孩子在某些地方学的作品给我看时,其实我还是很心累的,因为在我们专业学艺术的人看这样的画它就不是画完全没有值得评价的点,无非就是内容不够颜色来凑,颜色不够,综合材料来凑。没有美感、没有内容。从作品就能看到这是一个毫无质感的教学课件。再不要谈老师的水平了。
好多机构的老师可能自己都没学过艺术,平时兴趣爱好可以来几笔教孩子就够了。但是只要你的身份是一个老师,你就算不会画画也要懂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上请秉承同等心!不要觉得你年龄上占优势,就可以懵得到孩子了,其他的科学领域我不懂,但是艺术上很多孩子的能力比成人强很多,所以无论你的学生是儿童还是成人,请以专业人士的标准要求自己。
也有家长给我说过我觉得这些作品挺好看的啊,很童真啊!那么童真他在家就能画了还来学校学什么?!好看?色彩大红大绿大蓝大黄加在一起眼花缭乱就叫好看,那你怎么不这么打扮自己?
然后来说一下怼人的那位老师,这个老师也是个套路,这就是让很多家长分不清楚的套中套啊,一些机构、“专家”、“老师”、也有家长是一种“放养”理念,就是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就应该让他自由创作,然后作品出来以后看到眼前一片惨无忍睹你完全看不懂的“作品”迅速调动出应对说辞:“您看,这部分他在尝试调色,这部分他在尝试造型只是能力有限,这片孩子说画的是恐龙!整个绘画过程开发了他的创造力!”你一听不明觉厉,觉得老师好懂心理学,就这样,把一个您唯一能参考的“结果”也被“过程”蒙蔽了,而且这种风格的教学机构比上面那种还讨厌,老师更不需要会什么专业了,口才好就行。
固然孩子在某些能力上有天赋,但是也是需要引导的,如果你教育孩子一味地放任,该树立的规则没有、界限模糊、那你认为孩子长大了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这就是教育存在的原因,学习也一样,学习艺术也一样。
如果都不教,构图也不教、审美知识点也不教、配色调色也不教、一天就是画小鸡、小鸭、小丑、小草,随他画,一天看那些丑得要死的国内儿童画图书,国内那些丑哭的动画片!我并不是崇洋媚外哈,是因为我看到那些丑得要命的儿童绘本,还有像什么熊大熊二的动画片风格,我真的是无语的,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改变这一切。如果是这样,那孩子们还能学到什么?能从学习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审美上没提高、心智没提高、何来自我成长。
欧美的小孩从3、4岁就认识梵高、毕加索了!娘胎里就听莫扎特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学府,这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不是说我们中国没人才哈,像吴冠中这样的艺术大师也是出去以后才实现的蜕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因为很多因素有缺失。这是历史问题,审美是需要用对的方法来培养、高级的作品去滋养的。既然我们知道了,我们就要学会思考与选择,不要只是觉得孩子学画画只是个行为,挺多是门技术,其实,见识、品味、格局远比画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