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说,神农尝百草时,有一次中了毒,后吃了茶叶,毒被解。所以,在古代,茶叶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当做药来用。
先秦时代,茶叶非常不普遍,那时的人,不是喝茶,而是吃茶。身体哪里不舒服了,就嚼点茶叶。到了秦汉,茶叶用来煮,然后喝茶汤,也是用来治病。
再后来,大概茶叶稍微普遍点,古人就开始喝茶,喝抹茶。这抹茶呢,就是把茶叶捣烂弄成饼再晒干,要喝的时候 ,用茶杵把茶饼捣碎,再和水一起熬成汤,熬成汤后有沉淀,便拿茶刷在茶杯里把沉淀搅拌至融化于茶水中,一起喝下去。所以古人喝茶必备的茶具就有茶杵、茶刷、茶壶和茶杯。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作为一种高大上的物品存在,贵族开始流行喝茶。直到唐朝“茶圣”陆羽写了《茶经》之后,饮茶之风开始向下层人民传播,因此,唐宋时期饮茶之风盛行。
宋朝的时候,饮茶之风被一个日本和尚带到日本,和尚结合他的禅宗思想,把饮茶发展为茶道。后来,又有一个日本人对宋人的饮茶程序删繁就简,形成日本茶道流传至今的五十多道程序。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喝茶的程序多么繁琐,喝茶是一件多么耗时的事情。难怪古人的四大雅事——品茶、焚香、听琴、挂画,品茶排在第一位,由此也可得知,凡是“雅事”,必是耗时之事,必是耐得住性子方可做得之事。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饮茶的方式也随着发生巨大的改变。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召,天下进贡茶叶,不能进贡茶饼,只能进贡散茶。从此,喝茶的方式也由繁琐变为简单,真正简化到“泡茶”,工夫茶也因此诞生。
2
由于地方差异性,各个地方的人喝茶的方式也不相同。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习惯喝大壶茶,一撮茶叶丢进壶里或大杯子里,可以不断加入开水,喝上一整天。这是最简而化之的喝茶方式,这样的喝茶似乎就是为了解渴,和古人所说的“品茶”似乎完全沾不上边。
而传承了中国传统“茶道”的工夫茶,只有在台湾地区、福建部分地区和广东潮汕地盛行。特别是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喝工夫茶,泡工夫茶成为待客之道,以茶会友是一种普遍的交际方式。
我们潮汕地区有句俗语——“茶仨酒四游玩二”,意思是说品茶的时候三个人摆三个杯子最好,喝酒的时候四个人最有气氛,游玩的时候两个人会更融洽。
喝工夫茶已成许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对于品茶的爱好者来说更甚。从茶具的选择、茶叶的品种、冲泡的程序都是讲究的。
虽说是喝茶,但现在,我们不单单是品茶,女性朋友聚在一起,除了喝茶,还一定要备各色各样的茶点,以防喝多了茶肚子饿。
闲暇时,邀三两好友,品茶,吃茶点,是很惬意的事情。就算不是交心的人,能和你坐下来慢悠悠品茶,消磨小半天时光的,也必是志趣相投的人。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喝酒的圈子和喝茶的圈子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人群,前者谈利益,后者谈修养,而且后者必定比前者更能成大事。想想不无道理。
都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那么,茶,定是生活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