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连假,你怎么过的呢?
你去扫墓了吗?还是利用这几天来一场小旅行呢?
清明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因为在习俗里,中国人非常忌讳谈死亡议题。比如谈到死亡,有些人会马上说「乌鸦嘴」、「呸呸呸」,指责你不该开这个话题。
不谈死亡,人就不死了吗?
但在清明这天,所有人却都在谈死亡,在纪念亡者。这让我想起电影《国定杀戮日》(The Purge),为了消除人们内心真正的憎恨和负面心理,于是每年中固定有一天,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武器合法杀人。
所以在咨询中,死亡的议题连带的也经常被人们忽视,有些人陷入对于死亡的痛苦中,但他无法谈这件事,即使在咨询中,也会有意无意的回避。
为什么会这样呢?
几年下来,我总结出几个清明节的「鬼故事」,这些鬼都是活生生的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
你深受这些鬼的控制吗?你害怕这些鬼吗?或者你正在变成鬼的路上?我以为奠祭死者的,必定是活人,但你真正活过吗?如果你没有真正活过,你虽生犹死,那么谁来奠祭你呢?
清明节,多少活人的丑态发生在这一天,多少人活著却像死了一样。
以下我们就谈谈这些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分享你对死亡的看法,对往生者的追思。
一、庄爷爷的孙女上坟啦!
扫墓是一种人类行为,人们有一套依循的古法,该除草除草,该烧香烧香,该奉下鲜花素果,那就一样也不能少,种类也不能错。
但人类行为是由个人来执行,所以祭祖的人什么性格,才是决定清明当天实际走什么流程的人。
庄爷爷是个重男轻女的人,祭祖的队伍特别能看出这一点,两个儿子和孙子占第一排,女儿和孙女站在后头,如果媳妇有出席,只能站在最后排。
素敏是庄爷爷的外孙女,从小基本没入过爷爷正眼。在她印象中,爷爷会给表哥零用钱,但从来没给过自己,还说小时候的自己像黑黑的麻糬,或是小煤球,看了晦气。
十几年过去,表哥们多没有大的长进,过的都是寻常人生,赚的钱要多不多,要少不少,想买个房、车什么的得靠家里支应,这些事情弄得全家鸡飞狗跳。素敏听过自己的妈妈被爷爷要过钱,两个伯伯也来借过钱。
在素敏看来,这些男人没一个中用的,他们跟妈妈要钱的态度也是卑躬屈膝,谈兄妹情谊。但妈妈要他们还钱的时候,他们又换了一张冷漠的脸,跟无赖没两样。
就像现在站在祖宗坟前,伯伯跟爷爷一副扑克脸,看起来像严肃却草包的村领导。
「素敏,怎么站那么后面,过来过来!」
站在坟前,庄爷爷叫素敏到前排去,素敏有点诧异,她犹豫了一下,看见妈妈点头表示同意,她才走到大家跟前。她感觉到大家都在看她,伯伯和表哥们,似乎都跟她一样,不敢相信爷爷叫她过来。
庄爷爷一手持香,一手抓着素敏的手。素敏被爷爷的大手抓的有点疼,但又不好把他的手甩掉。
庄爷爷对墓碑说:「咱们素敏很争气,今年高考考上北大,给咱们庄家露脸!」
庄爷爷大概怕祖宗没听见,说得越来越响。
祖宗们听不听得见,素敏不清楚,但他肯定附近其他扫墓的人都听见了。
二、我快死了!你快结婚
今年扫墓,二婶没来,她刚动完胃癌手术,切了一半的胃。二婶在住院,她的先生负责照料。
二婶的儿子道明代表出席,道明看起来心神不宁,有点憔悴的样子。
大家关心二婶的身体,问了道明很多问题。这让通往坟地的路上,更增添道明的疲惫。
和道明同年,从小玩在一起的表弟见他有心事,好心关切。道明才说出自己最近的烦恼,他和女友交往两年,两人都没有结婚的打算,并不是他们排斥婚姻,而是不希望在没想清楚的情况下,贸然结婚。
另一方面,他和女友也都觉得婚姻就是一张纸,只要现在过得快乐就够了。
表弟听了有点诧异,问道明:「不结婚,那你以后打算要孩子吗?」、「你不想结婚,女朋友没意见吗?女朋友没意见,人家女朋友的父母难道也没意见吗?」
同车的人都关心起道明的婚姻爱情观,接连问了许多问题,方面大体都是劝道明别搞独身主义,要为自己的未来想想,并且从道德角度分析生儿育女作为为人子女的责任,以及结婚是对女生负责等想法。
道明没怎么反驳,他该说的都已经对妈妈说了。他只觉得有点惆怅,本来以为在家跟妈妈抗争已经够累了。没想到扫个墓,还要听一群和妈妈同样观念的人唠叨。
道明觉得如果自己勇敢一点,他真想马上跳车。
「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妈妈多想想。」阿姨语重心长的说,这话终于戳到道明最敏感的神经。
因为自从妈妈被诊断出胃癌,就经常用「死前想要看见孩子成家」的理由,要道明结婚。
这个理由让道明很有罪恶感,但他还是坚持,因为他不希望结婚的理由竟然跟自己和女友无关,而是为了满足母亲。
毕竟满足母亲是一时的,但结婚却是自己和女友一辈子的事。
幸好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大大减轻道明的心理压力。
总之道明没跳车,但他心底盘算,明年扫墓不来了。
三、你不是我们家的人
老张在阳台抽烟,这是他在家中少有的清静地。
老张的太太走到阳台,提醒他:过两天要回老家扫墓,该给亲戚的礼品提前准备一下。
「祭拜祖先要周到,对活人要更周到。」
老张知道太太「提醒」背后的含意,老家拆迁,理论上他和家里两兄弟都该分到一套房。当初他自己一个人年轻离家,到深圳闯荡,做生意赚了点钱,二十几年前出了笔钱给家里换房。
现在拆迁这套,就是当初老张花钱买的。
老张虽然出钱,但要的不多,一套就够了。老张母亲生前也说,拆迁后一套换三套,兄弟都该分到一套。
但二十几年过去,情况早不相同。老家房子没登记老张的名字,兄弟们拿了三套房,并没有要分给老张的意思。毕竟当年几万块买的房,现在涨了十倍不止。
这件事原本他们还压着不让老张知道,还是母亲过世,老张回来才偶然从邻居那里听到拆迁的事。
兄弟们买个水果花篮,当作感激老张的回报。
老张心底虽然不痛快,想到自家兄弟,也就算了。老张的太太可不同意,他觉得老张照顾家人,出钱买房,最后一换三,连一套都拿不到,简直坑人。
加上自己孩子未来结婚也有买房的需要,老家拿套房,就算不住,卖了也能当成孩子未来买房的部分资金。
这一趟回家扫墓,老张的太太希望老张好好跟兄弟们谈谈,甚至做好要上法院打官司的准备。
「明明是一家人,分房的时候就成了两家人。」
老张内心不痛快,也不想跟家人撕破脸,特别是在埋葬母亲的墓地前。但太太说的有道理,他不该那么窝囊,但想到可能的争吵,老张心底特别烦。
四、孝顺的意义
陪孙爷爷回家扫墓,过去是大家能避就避的苦差事。
孙爷爷老家在河南,但孙爷爷的孩子和孙子辈都在上海生根,回一趟河南挺费时间,也费钱。
前几年孙爷爷身体不好,大家让孙爷爷在家休息,让老家的亲戚代表一下就算了。
今年,孙爷爷感觉身体好多了,加上他有意识自己身体好起来,恐怕有回光返照的意思,所以想趁今年回去一趟,毕竟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回去。
大家都劝孙爷爷在家休养,软硬兼施,有的说「舟车劳顿对身体不好。」,有的说:「咱们带爷爷到上海附近的景点游玩,扫墓的事情交给老家亲戚哈!」。
孙爷爷不傻,他明白大家的意思,取消了今年回家扫墓的念头。他内心很不开心,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大家都不尊重他。
孙爷爷在上海的几位老友,也碰到类似的情况,他们干脆在清明假期约了饭局,大家一起见面聊聊。
自从身体不好后,孙爷爷几年没喝酒,今天破了戒。两杯酒下肚,许多搁在心底多年的话全说了出来。
孙爷爷的口气还是显得压抑,但悲伤和不满的情绪还是弥漫在他的话语中。他说自己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养活一家老小。想想小时候全家人就只有一张棉被,对比现今家里食衣住行样样不缺,真是今非昔比。
在那样艰困的环境,父母把自己和两个妹妹养大,非常不容易。所以他想回家扫墓,是因为在那样的年代,父母牺牲自己,完成了父母的责任。
现在年代物资丰富了,养孩子要养活不是问题,养好才是问题。所以这些年轻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对当年父母那么感激。当初父母是用尽全力,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但现在有些年轻人,父母无法满足他们旅游、购物、留学等需要,他们就觉得父母不尽责。
「也许自己是矫情了点,但矫情也是真情啊!」孙爷爷大表不满。
其他老人听了都点点头,他们感觉为孩子做了很多,但孩子最终还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除了尊重,好像也干不了什么别的。自己对父母的思念,那才是支持他们扫墓的动力。
也许等到自己死了,孩子们想到父母,才会懂得扫墓的意义。
五、你没活过,你是祖宗的幽灵
许太太大概是家里唯一注重传统的人,过年该怎么过,初一十五要有哪些祭拜神明的事,清明扫墓有哪些习俗,家里人都听她的。
特别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他们对这些事情只是机械化的跟着父母做,完全没打算记下这些流程。
许太太觉得自己特别辛苦,但她某方面也享受着这种辛苦。
她在自己家里没地位,先生忙工作,给家里的家用不少,但两人没有什么能聊在一起的话题。孩子上大学后,一年就回家两次,即使回家,面对计算机屏幕的时间比跟妈妈说话的时间多得多。
父母明显偏爱弟弟,但弟弟也确实争气,在省里三甲医院当医生,有头有脸。尤其父母年龄大了,对健康有许多顾虑和担忧,他们更是大小事都问弟弟,让弟弟为他们做决定。
不过,到了清明扫墓这几天,大家都听许太太的号令。
在张罗冥纸的铺子,许太太遇到张大妈,张大妈比许太太大了十几岁,算是半个姊姊,又像比自己大一辈的长辈。
张大妈一开始没认出许太太,还以为是许太太的妈妈,这让许太太颇不高兴。不管到几岁,她对自己的外在还是看重的。自己虽然上了年纪,但被往上加了一个备份,许太太很介意。
走在回家路上,许太太绕了道,走进附近一间百货。她平常忙家务,很久没来了,在一间名牌店的橱窗倒影上,许太太看见自己的脸,她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苍老。
重点是,她确实跟自己母亲的模样很像。
许太太内心感到一丝恐惧,吓得差点叫出来,她突然发现自己不但跟母亲很像,也跟记忆中的姥姥很像。好像他们家的女人都是复制人,一代一代的只是换了一个躯壳,内心的魂魄都是同一个人。
都为了家,失去自我,听先生的,听孩子的,却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如果祖先的魂魄没死,而是就在我的身体里,那墓地里装着的是谁呢?只是尘土吗?
如果是这样,那扫墓干嘛?
我存在吗?
或者我只是一个被霸占的躯体呢?
许太太站在橱窗前想了很久、很久、很久。
六、遗愿
刘老板回乡扫墓,不只亲戚们都到家里来,村里一些当官的、办事的,认识不认识的也都来了。大家都来跟刘老板表示敬意,有的还「顺带」提了点他们的生意。
刘老板笑呵呵的,不拒绝任何人,也不答应任何人的要求。在他心中,「穷山、恶水、死刁民」,他知道这些人除了要钱,平常根本不联系。更甭谈哪天要是自己落魄了,这些王八羔子拿了他的好处,也不会为他说半点好话。
一批人来了,一批人走了,他们脸上都有点失望,显然没有得到他们要的。
对刘老板来说,返乡扫墓,更多是一种宣示作用,让自己上个热搜,被大家视为有道德的企业家楷模。毕竟自己算是公众人物,偶尔也会有负面新闻。
但扫墓这件事,只要你干了,谁敢说你干得不对。不像春节回老家,总有人来讨红包,清明节基本没有讨红包的,除了职业乞丐。
刘老板请了乐队,给祖先演奏,许多镇民都在旁观围观,镇长还说了几句话。
晚上办了酒席,刘老板请镇里人吃饭。全程刘老板都用手机现场live,视频给行动不便,留在北京的父亲看。父亲称赞儿子几句,有点违心。
隔天回到北京,刘老板和父亲在家里吃饭,这是他最喜欢的事。父子两人在家吃饭,简简单单,没有人打扰。
刘老板告诉父亲,已经把祖宗坟地旁边的地都买下来,要父亲别担心后事。
父亲从容的跟儿子说:他不想葬在家里,死后火化,骨灰洒到台湾海峡。他自己的父亲四九年去台湾,自己没有机会尽孝,一直觉得很遗憾。
刘老板知道自己的亲生爷爷在台湾,但不知道父亲竟然不想跟祖宗们葬在一起,他向来听父亲的话,仍然忍不住问了父亲:「您确定吗?」
父亲放下筷子,淡淡说:「我在老家已经没有家人了。以后我走了,你也不必回去,有空去海边走走,让我知道你过得好,这就行了。」